交流讨论类编15-7 学诚系列开示“附:反馈讨论”

附:反馈讨论
{编者注:交流讨论中所引用经论文字中“()”内的内容非经论原文,属论者的补充说明。}

(一)
【法师甲】我们不能死抠文字。
【贤佳】是的,也宜认识其总体特点,才能较好地把握和学习。

(二)
【法师乙】也有同感,我只看了《感悟人生》,后来就没再看了,实在看不下,《百法》{编者注:指学诚的《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下同}和《早斋开示》也是不知道在讲什么。

(三)
【法师丙】佛典原文翻译质量不高,原文有一部分,但大多是自己的体悟和开演。结果让学人摸不着学法次第,又由于说法过于随意,弟子模仿后,形成说法无依据的习惯,讲法就谈自己的感受,没有想过自己的感受对不对。
讲世间法,然而也解决不了问题。比如说“四个有序”,说了十多年,还是混乱,没有办法施行。举例说:工作有序,那我们如何判定一个人是否有工作能力在某个岗位上?如果人变了又如何调整?有什么依据和方法吗?实际中都变成依师法,上面怎么安排,下面怎么听,底下的人没有选择和探讨的余地,结果形成官僚作风。根本原因就是讲大话,没有考虑实施细节。一个标准都施行不了,何况还要“四个有序”。寺庙又不是企业单位,靠生产指标、销售业绩、市场竞争来调序。看看我们自己的持戒状况就知道了,本分的还做不好,还不断地往外扩充,搞建筑建设牺牲了大量同学的学法、修法时间。
《菩萨戒品释》卷五:“论曰:‘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现有佛教,于佛教中未精研究,于异道论及诸外论精勤修学,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无违犯者,若上聪敏,若能速受,若经久时,能不忘失,若于其义能思能达,若于佛教如理观察,成就俱行无动觉者,于日日中,常以二分修学佛语,一分学外,则无违犯。”
说明:菩萨戒有要求首先应该研习佛教典籍,对于有特长的学人开许学习异道论及诸外论。花费很多时间在世间法上,实际有违菩萨戒。然而,我们还大力宣传这种就是菩萨精神。如果这是菩萨精神,立这条戒干什么用?

(四)
【居士丁】这个我觉得不能搞全盘否定,因人废言。法师是师父的徒弟,如果否定师父、师父的教法,那么怎么培养出您和诸位法师这样高量的比丘?这才是自相矛盾的地方。
【贤佳】是就言论言,打破迷信,启发智信,并非全盘否定。弟子相很重要的是正住、具慧,要能辨别正说、似说。我是惑业粗重的凡夫,不是高量比丘,惭愧!

(五)
【居士戊】对文中提到的很多问题深有同感,尤其《百法》讲义,没有逻辑,没有重点,没有对佛法的引用和出发。开初几次总是看不下去,但在大部分人“真好”的赞叹下,不断反问自己:是自己真的没懂、没弄明白么?以至于后来带动《百法》学习时不得不打破原有讲义,按照其大致意思,自己安排逻辑,安排顺序,但又不敢对外说。内心在一种矛盾状态下,深知其不怎么样,还得不断对大家说:好好,要好好学、用心学。时常有一种新版“皇帝新衣”的感觉。每当有这个念头冒出来的时候又不断否定自己,感到这些想法太可怕,不依师,不正知见。正是在这种矛盾心情下,2016年我去参访了几个寺院,想看看人家的学修究竟是什么样的,不能停留在龙泉寺“独大”的状态上了,但由于是游客身份,很陌生,没能深度参访,很遗憾。

(六)
【居士己】末学也有这种感觉。之前总安慰自己:可能“师父”的逻辑是个网,我自己的逻辑是条线,使劲脑补理解。

(七)
【居士庚】我也做过师父开示的科判,与师兄一样找不到头绪,就觉得自己愚痴,不能懂高深大法的内涵。原来很可能就没有思路啊。

(八)
【居士辛】弟子没有水平,也没有资格评价师父和法师,但弟子觉得听师父讲法还是很受益的,内容表面上可能有些散,但像散文的“形散而神不散”,而且很应机。弟子做过很短时间几次的师父的《解脱之心》的PPT,在前面师兄做好的科判基础上进行分段、列重点,感觉非常的受益!当然最难的是前面做科判部分,所以做科判的师兄是最辛苦的。

(九)
【居士壬】我对师父讲法虽然感觉受用不少(特别是目前常住甲班学习的《苦乐人生》系列),但确实感觉理不出头绪。当看到别人能找出师父讲法的“理路”,感觉自己学得还不够。前几年是这样,现在依然是这样。看完您的分享,感觉心里宽慰了不少。
【(一)至(九)来源:《对“师父”讲法特点的反馈(20180831)》】

(十)
1.【居士】对师父的开示,说句良心话,末学也是一直看不进去,不过就是总是反省自己条件不够,业障太重,业缘不好。
2.【法师chu】关于讲法的事,《苦乐人生》与《百法》在讲时都有大量居士在场,所以讲法的当机众背景是比较复杂的,这使得不可能不同身份的人都有相同的收获。《苦乐人生》在宣讲时,僧团早期有许多法师离开,所以师父有针对当时的一些僧俗的心理,是否了解这个背景,听这个法感受是完全不同的。
近代很多人都讲过《百法》{编者注:此处指世亲菩萨造的《大乘百法明门论》,本段所指均同},真围绕文义进行宣讲的话,其实就是介绍法相概念,而唯识学的珍贵之处在于一方面我们可以用唯识来解释世间诸法,二方面是我们可以通过法相来解释自己的一系列起心动念。目前问世的所有法师讲的《百法》基本都是围绕法相概念介绍的,可是我们懂了这些概念与自己时时刻刻的现行很难结合得上,师父讲《百法》里面法相概念介绍得很少,主要着重剖析我们在道场和学修中的种种起心动念与身语现行,这使得我们在修行初始阶段很容易结合法义观照到自己的状态,我们学《百法》可能学得都讲不清某某个法相的定义,但我们学完后会意识到自己一时的某一个造作是犯了什么错误,法是用来用的,学生认为这才是师父讲《百法》《苦乐人生》带给我们最大的启发。
【贤佳】多闻阙疑,审思明辨,以戒为师,落实行持。
{编者注:(十)为《对“师父”讲法特点的反馈(20180831)》邮件发送后增加}

(十一)
【法师】如果严格地讲,咱们的说法都有问题的,只有佛说的才是究竟的,佛没有觉悟圆满的时候也是有问题的。所以,后面再讲就是我们自己的不是了。不管了行不行?弘一法师当年早期讲的也是有问题,后来也改了。您之前对师父的做法也是有问题,后来才变的,是不是我们也得追究您?我们不要管。
【贤佳】根本问题,破除迷信,不然很多人坚信他清白,对抗政府,引生更大祸殃。
【法师】信的人他们永远信,因为中毒太深,我们讲反而让他们更生深信,好比是弹簧,用力越大就越会反弹,除非给它破坏掉,但是又不可能,等劲下去自然就恢复了。
【贤佳】试试看吧。枯树桩子拔不动,多摇一摇可能就松动了。

(十二)
【法师】是龙泉寺的教育把末学从迷信的泥潭中拔出来,非常感恩龙泉寺上下僧众。不怕犯错误,怕的是知道犯错而不认错、不改错!师父会承担相应的果报,但是不能因为这件事就全面否定他对佛教的贡献,不能搞“墙倒众人推”,不能把他认定为邪师。
【贤佳】依法不依人,宜辨法邪正。

(十三)
【法师】这几年个人学习戒律,阅读经论原典,慢慢发现这些开示确实兑水严重。只是系统内的同学大都忙于事相承担,没有时间闻思用功;即便闻思,听的也是上面安排的这套理念,没发现问题。有些同学不相信开示有问题,其实,很简单的方法就可以验证,按照开示去修,会发现根本没办法用功,没有落实下手的次第;若真依开示中那些似是而非、矛盾的理论修,弄不好会出问题。
人的一生,何其短暂,没有时间浪费啊!想想这么多年的出家时光,没能用功办道,确实痛心。好在慧根未断,也算幸事,只能加倍珍惜这难得的出家身,依佛陀所教,以戒为师,老实从戒、定、慧次第用功。不期望这一生是否有成就,只希望把修学的功德回向:愿未来的大众不再遭遇我们这种值遇恶知识的经历,愿未来的大众法身慧命常得善护。

(十四)
【学员】弟子跟随龙泉寺学修的这两年都是跟着各位法师们在学,根本没有受过什么师父讲法的熏陶,包括连皈依的时候都不是师父授的皈依。其实内心深处从皈依仪式开始就是有疑惑的,不知道山上这种做法是否合理?但是看到别人没什么太大的反应,我也就得过且过了。
另外,在山上给信众的法布施里面,主推《广论》和《百法》。说实在的,那么厚一大本《广论》,如果不是专门学修的人,就靠这么每周一次两个多小时的小组课,很难系统地给学完,哪怕是一次,都没有学完。学的东西也是只言片语,根本不系统,脑子里其实并没有大概的全面了解。至于《百法》,更是没学过,视频都是师父讲的,不看字幕的话,连文字都听不下来。近期“早YY”一直在放那个视频开示,又遇到这个事件的爆发,弟子更是没心思学了。
对于“好好说话”系列那几本书,我根本没有兴趣看,全部白话文,没有耐心,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竟是一次都没有读过。外面搞得风生水起的各种读书会,更是一次没参加过。
所以,对于师父的信心一直没有太提起来。只是最近半年,上了几次Q法师的课,搞一个叫“心体系”的出来,跟《广论》的各个章节一一对应,虽然没看过全部的内容,就浏览过一两次标题目录,觉得也没有什么太高深的东西,就是生搬硬造的东西,不是师父自己通过长期讲法形成的一套自己的理论体系,感觉都是负责的法师和教化部的一般人给造出来的。另外,感觉有一个专门的小团队在整理师父小故事,弟子没觉得那些故事有什么经典性可言,倒是觉得很普通,就是法师们讲课讲的几件事情对我略有启发,比如Q法师讲师父用三个月通读了六百卷的《大般若经》等等这些小故事。
对于Q法师,弟子不知道是怎么个发展历程,一开始感觉,包括他自己都那么对师父不是特别百依百顺,特别是当师父的侍者期间,总被说教,不太听话……但是最近半年来,他对师父歌功颂德特别多,依师做得特别好,这次事件中也是吗?Q法师难道就真不信举报的事情吗?还是也是为了既得利益在极力挣扎?不知道是怎么个心路历程,特别不解!
【贤佳】多闻阙疑,审思明辨,以戒为师,正皈依法。
【(十一)至(十四)来源:《对“师父”兑水开示列举的反馈(20180901)》】

(十五)
【辨析者】我想是否可以完全抛开学诚法师的问题,我们就以法义辨析的精神来学习佛法,提高学者自身辨法、学法的能力。没成就前,每个人讲法都不究竟,这句话我相信,但不能因此放弃对正确佛法的探索、学习,以及对以前错说佛法的辨析、纠正。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直接面对以前的错误,不是去打倒谁,而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明白事理,更不是善恶不分地把兑水的佛法留在世间不管了。这些相似法不断地传播出去,影响流毒甚大。相反,经过对不良品的辨析,反而能使人开显智慧,明白真相。正如玄奘大师所说:破邪显正。

(十六)
【居士】这些辨析对弟子很有帮助!之前的学习有很多地方确实是理解错误,或无法理解,这么一辨析,逻辑清晰多了。

(十七)
【居士】是否是辨析过了的部分除了所列举的,其他的都是可以学习的呢?
【辨析者】即然师父的书已经存在,并获得不少读者的喜欢,那说明这些书也有它的优点:1.通俗,大部分都是白话;2.能解决读者心中的某些疑惑;3.从行持者的角度讲出的法,富有感染力;4.不能说全部是错的,只是正误混杂。那如果我们是抱着入门了解佛法的心态,或者平抚心灵创伤,不追求法义真伪的角度出发是可以读的,就像服用止痛药一样,吃下去临时有用,但长期吃就出问题。如果是这样的话,建议学习有正式出版的文集比较好{编者注:正式出版的文集也有正邪夹杂的,如学诚的《感悟人生》等“开示”也是正式出版成书的},没有正式出版的碟片,或无正式书面出版物跟随的影音资料,还是不读、不看为好,因为错误参杂的会更多,而且也搞不清楚其中的道次第逻辑。
相反,如果想追寻法义,对佛法想深入研究的同学,那么感觉直接看古德的书会比较好。师父的书,大多是自己的修行体悟,对错一般人看不出来,即使找出来了,去找相应的文据都比较困难。

(十八)
【居士】如果师父的书里、开示里存在这样那样的错误,或者是缺乏逻辑的思路,以及对佛法错误的解读,真心希望寺里能统一发声,传递给各个学佛小组正确的学法的方法,修正学修体系。说实话,我现在依然在犹豫要不要继续跟着小组一起继续学习。小组内,大家没有一个有疑惑的,仿佛任何的疑虑都是对佛法本身的不赞同,都是向外求,都是观过,都是对师父的落井下石,都是值得谴责的,我觉得跟皇帝新装一样无奈又可笑。
【贤佳】他们目前不能或不愿改变旧有的情感、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缺乏理智和勇气,也是可怜可悲。多方关注、揭批,他们抱残守缺的维持不会长久。可随缘开导、帮助,也从中省思、体会佛法。
【居士】其实,我已经从这个事情里学到很多了。我真的希望我像他们说的被“一小撮灭佛势力迷惑”了。
今天看到学佛小组发的暂停听课的通知了,相信寺里已经开始重新在考虑今后学修系统要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了。期盼很快有结果出现!真心希望这一次学到真正的佛法,不是盲从,而是带着自己的思考去学习,并做到知行合一。
【(十五)至(十八)来源:《对法义辨析的反馈(20180903)》】

(十九)
【居士】菩萨不单修无缘慈,同样修有缘慈,如《瑜伽师地论》卷四十四:“谓诸菩萨略有三种修四无量:一者,有情缘无量;二者,法缘无量;三者,无缘无量。”不是说“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吗?而且从所举的《瑜伽师地论》的三种“四无量”中,我也没有看出哪个是“有缘(条件)慈”。“有情缘无量”不是指与众生结缘无量吗?“辨析”中所指的“有缘慈”是指“佛度有缘人”,不度无缘之人吗?可是我理解,在菩萨心中,并不会作意他不度无缘之人,而是“有缘”只是能度化的一个必备条件,所谓“佛无所不知,但不是无所不能”,是他“不能”,而不是他把“有缘”“无缘”当条件来卡是否要度化的吧?其他两点更看不出哪个是“有缘慈”了。
【辨析者】为了使问题更清楚,我想我们可以先把《瑜伽师地论》的原文补全,然后分别了解有缘慈、法缘慈和无缘慈的定义。
《瑜伽师地论》卷四十四:“云何菩萨修四无量慈悲喜舍?谓诸菩萨略有三种修四无量:一者,有情缘无量;二者,法缘无量;三者,无缘无量。若诸菩萨于其三聚一切有情安立以为无苦无乐、有苦、有乐,于其最初欲求乐者发起与乐增上意乐,普缘十方,安住无倒有情胜解,修慈俱心,当知是名有情缘慈。若诸菩萨住唯法想增上意乐,正观唯法假说有情,修慈俱心,当知即此名法缘慈。若诸菩萨复于诸法远离分别,修慈俱心,当知即此名无缘慈。如有情缘、法缘、无缘三慈差别,悲、喜、舍三当知亦尔。”
有缘慈:即有情缘慈,那这菩萨缘的是什么呢?这个需要一点点来看。首先是三聚一切有情,如《瑜伽论记》卷十一:“一、邪定聚,谓作五逆定入地狱故。二、正定聚,得忍已去定得涅槃故。三、不定聚,除前二外余众生是也。”然后这些有情又有三种状态:1.无苦无乐;2.有苦无乐;3.有乐无苦。那么慈心对境是指的最初的无苦无乐的有情,有苦无乐的众生是悲心的对境,有乐无苦的众生是喜心的对境。舍心通对三种状态。如果更细微的,我们还应理解慈心所对的无苦无乐的众生与自己的关系上还分亲、怨、中庸三种类型。那修有缘慈的菩萨就会缘着慈心对境的众生,以听闻慈悯正法和受持该法引动的增上力,愿意给予这些众生快乐。这种正确的作意称为正,反之则是倒。这可以在禅定中观修,也可以散心修,真实对境也可以修。具体的慈悯正法如:思维有情与自己冤亲不定,有情为三苦逼迫,修习慈心能断瞋恚,修习慈心可得卧觉皆安、天护人爱、横灾不侵、得生梵天等种种善果。
法缘慈:菩萨知道众生唯是假法,非是实有,然后缘着五蕴假合刹那变化的幻生有情,产生慈心。此处与有缘慈的差别是对“有情”有了更深入的观察,即真切地观察到有情非自能做主,一切亲怨都是宿世因缘所成,由于观察更加深入,所以慈心的量也就更加深广。其中要注意的是,如果仅仅缘无常变化的法理是不能引发慈悲心的,还要进一步把这种法理引向有情悦意相后才是修慈悲心。
无缘慈:了知众生五蕴假合之缘非是实有,一切差别唯是名言安立,远离自他种种分别,而产生的同体大慈。“无缘慈”全称应是:缘无实有之有情而生慈心。
三慈的差别和汇通可以参考《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二:“慈之名一,义有三:生缘慈、法缘慈、无缘慈也。慈之义三,体惟一,谓佛性也。佛性体恒不变,生佛不殊,达此佛性,便成三慈。有人于此,起惑造业,破戒犯法,菩萨见之,了知善恶从因缘生,如幻而有,既造幻因,必招幻果,誓拔其幻因幻果之苦,与以幻灭之乐,是生缘慈。又知此善恶法既从缘生,便无实性,当体本空,不了本空,枉受轮转,今自了本空,亦令他觉了本空,拔不了苦,与了空乐,是法缘慈。又知此善恶法,缘生无性,无性缘生,其体不二,即是实相,不了实相,妄堕二边,善了二边,罔非实相,拔其非边计边之苦,与以即边即中之乐,是无缘慈也。说虽次第,行在一时。”
【居士】您的解答帮助我纠正了以前认识上的偏差:以前看资料说“无缘大慈”的“无缘”是没有条件的意思,看了您的解答,知道了“无缘”是了知真相后不着二边的状态,也了知到原来这三种修是修习四无量心由浅入深的次第,而不是我以前认为的“没有条件地与所有众生结法缘”。之前因为不理解,所以认为“有情缘”和“有缘”是不同的(认为“有情缘”是缘一切有情,“有缘”是有条件的),现在了解后才认识到:内涵实际是一样的,核心都是缘于“(幻)有”。这个转变过程经历了:否定→查资料→肯定。切身的经历也验证了相似法的危害。这还只是认识上的,如果落实到修上,照着相似法修,走火入魔确实可能。
【辨析者】随喜体悟!相似法的危害甚大,不知不觉就把佛法的概念偷换了。《成唯识论观心法要》卷十:“圣教指能诠之文,正理指所诠之义。文随于义,义随于文,教之与理何尝有二?但恐依文解义则为三世佛冤,故既依圣教,仍须正理以为司南。又恐离经一字则便同于魔说,故既依正理,仍须圣教以为定量也。”共勉。

(二十)
【居士】我觉得自己现在很大的一个变化是:不敢轻易地、那么直接地接受别人所讲的“法”了,特别是对于不了解的人。因此还是听你的指点,读原典吧,不可避免会有很多的不解甚至错解,但至少没有被我不了解的人“加工”过。我觉得自己偏向了另一边,只能慢慢调了。
自下山,《广论》没再听过看过(其实跟常师父讲法中那种勇猛对治烦恼习气的语气是相应的),师父的开示也没再听过看过(除了邮件接收来的这些被辨析文字),不知道以前听闻过的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感觉失去了修心的方向与目标。最近在家,除了做定课,有时间就读《华严经》,种种种子而已。烦恼是需要对治的,对治烦恼也是需要方向和方法的,我现在感受到了更多的迷茫,感觉自己整天处于散乱懈怠状态(也有原因是还没有适应家里生活状态),行为散,心更散。有点心力的时候,一方面忏悔自己的恶业,一方面也策励自己不要放弃,好好修行,永远不要放弃众生,不要让众生再感受这种还没长成就被抛弃的痛苦。有时想,也许佛菩萨、师父就是这样安排的:只有自己切身感受到苦,才能生起不让别人再受这种苦的心。但这种代价未免太大了!
相信有很多师兄陆续会处于这种痛苦中,祈愿政府和寺院方面能够通力合作,尽快给大家铺好路,不要让大家迷茫得太久。
【贤佳】可以适当阅读净土经典并多念佛,不仅后世往生净土,现前亦易净化烦恼、净除业障、安稳身心。“功高易进,莫如念佛。”
【(十九)至(二十)来源:《对法义辨析的反馈(20180904)》】

(二十一)
【居士】这种辨析虽然更严谨,可是感觉需要更高的佛学基础(是不是不太适合初学佛法的人呢?),否则会出现看不懂或者理解不到位的情况,需要配合查阅各种资料去理解,可又担心网上查的资料本身不是正理;如果不懂就请益,虽然确实会增加对佛法的了解,有很大的利益,但会对法师造成很大的麻烦,不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贤佳】先对基本教理、正邪是非有粗概认识就好,随着更多学习而逐渐了解、认识,更系统、精确。比较大或觉得比较重要处,可以查阅佛学辞典、电子版藏经等中相关资料作参考,还有疑问时可以尽管提出来讨论。
【居士】感觉师父讲的法主要针对大众眼下会遇到的问题,因此偏重于“理”,但“教”方面有时会不够严谨,甚至出错,而辨析者恰恰弥补了这一点。不知道怎样对待师父以前的开示呢?是完全放弃,还是可以两个配合来学(前提是完整校对过)呢?
【贤佳】那违教之“理”,是牵强附会、似是而非的理,宜应辨别而恰当取舍。若无能力辨别,宜先多学传统正规经教,或借助教理比较严谨的辨析来学习辨别取舍,或将其作为结缘消遣看。
【居士】以前那种全盘接受的状态基本没什么问题,现在这种学习状态总会有不少问题,倒是挺有乐趣的,也会增长不少知识,只是确实比较麻烦,自己麻烦倒也算了,还要麻烦别人,感觉不太好。我比较喜欢探个究竟,除非真是理解不了的,这种习气会给法师添很多麻烦。
【贤佳】随喜研学明法之心!蕅益大师说:“特达勇锐,深心无极,誓穷法海源底!”

(二十二)
【居士】麻烦法师方便时帮忙转达我对辨析者的感恩:感恩他帮忙纠正我的错误知见,感恩他能够抽时间帮大家纠正师父讲法中不如理之处,减少其他学人犯与我同样的错误,真是辛苦他了!能感受到辨析者也真是博学。看到还有这么多博学的人,都是希望啊!内心感觉欢喜和向往。顺便请益法师一个问题:“离经一字,则便同于魔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虽然大意基本理解(教理不二),但这句话不太清楚确实的意思,能请法师帮忙解释一下吗?
【辨析者】文字和佛法的关系:
1.不应舍离文字。
胜义实相虽非文字所能达到,但悟入佛法的智慧离不开文字。《大乘入楞伽经》:“复次,大慧!我当说名、句、文身相,诸菩萨摩诃萨善观此相了达其义,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能开悟一切众生。”名身即名言概念,句身即文句,文身指文字。闻思修、戒定慧以闻为先;八正道以正见为先;三般若(文字、观照、实相般若)以文字般若为先。文字经典实是佛陀的教正法,如果我们自己否定教法的重要性,不潜心研究经教,玩弄世法,实是自灭佛法。
2.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
《大智度论》卷九:“佛经有二义:有易了义,有深远难解义。如佛欲入涅槃时,语诸比丘:‘从今日应依法不依人,应依义不依语,应依智不依识,应依了义经不依未了义。’‘依法’者,法有十二部,应随此法,不应随人。‘依义’者,义中无诤好恶、罪福、虚实故,语以得义,义非语也。如人以‘指’指月以示惑者,惑者视指而不视月,人语之言:‘我以指指月令汝知之,汝何看指而不视月?’此亦如是,语为义指,语非义也。是以故不应依语。”
“指”不是“月”,然不借“指”,无以寻“月”。文字可排除种种错误的观念,缩小观察研究的范围,避免种种修行的误区,告知修行的种种次第。修行的质量、标准、次第都离不开文字经教的指导。
我们也不能过分地按照文献考据学的思路来研究佛法,毕竟文字是辅助手段。从佛对机讲法,到心记口诵,到文字流传,到语言翻译,到历史变迁,这些都会导致文字发生变化,所以死抠文字亦不足取。当然,后人说的观点是否正确,需要验证,这就谈到了后面要说的证成道理。
3.如何证成道理,了解我们听到的法是正确的。
语言达不到实相般若,但在言教的过程中,佛法不是违背逻辑的。很多人认为佛法所说超越逻辑思维,听的人越不懂,说的人越高明,其实这是误解。
《瑜伽师地论》说:“云何名为证成道理?……由三量故如实观察,谓由至教量故,由现量故,由比量故。由此三量证验道理。”简单地说,圣教量是佛陀的经典,现量是感官的直接感受,比量是逻辑推理。佛教因明学就是为了使我们能够从种种迷惑的文字中找到佛法的正理。
因明将我们的论题分为四种情况:真能立,完全正确地命题;真能破,无误地指出对方的错误;似能立,好像命题正确,其实推理过程有漏洞;似能破,看似破斥对方的观点,实际上是自己有问题。《因明入正理论直解》:“真能立,谓三支(命题、理由、比喻)无过,可以显正,开悟他人。真能破,谓出他过失,可以摧邪,开晓问者。似能立,谓虽欲申量,三支带过,不足晓他。似能破,谓虽欲斥他,妄出彼过,彼实无过。”《因明入正理论疏》(窥基大师著):“求因明者,为破邪论,安立正道。”这里对因明不做过多的解释,但由此我们看出因明辨析论题的作用。想要对佛法生起定解,深入学习唯识、中观,当对因明有所了解。
佛法是圣者的经验,而一般人又很难分辨出谁凡谁圣,所以容易用世俗规则判断:知名法师,事业广大,徒众众多,传承可靠,神变神通,著述丰厚……反而忽视佛说的四依道理和证成道理。
4.修行不是凭感觉。
很多同修判断法对不对靠感觉,乐受为正,苦受为误。其实这是不可靠的。我们饿了,喝点可乐感觉会好;心情烦躁了,看会小说也能平复,然而,我们不能简单认为这就是正法。
《成唯识论》:“如是三受(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或各分二,五识相应,说名身受,别依身故;意识相应,说名心受,唯依心故。又三皆通有漏、无漏,苦受亦由无漏起故。”这苦、乐、舍三受又各分为二,一者与前五识相应的,叫做五根之身受,二者与第六意识相应的,叫做心受,因为意识唯依心起。再者,这三受不仅通于有漏位,也通于无漏位,因为苦受不但起于有漏,而且也由修无漏圣道的加行所生起。乐受可能是欲乐,这是佛法要遮止的,即坏苦。而苦受可能来自于修圣道的不适应,这是需要行者突破的。所以,乐不一定是善,苦也不一定是恶,感觉是不靠谱的,所以还有一句话“依智不依识”。
5.认为学习经教不是实修。
有的人认为,修行就是打坐、念佛。然不明教理的打坐只是修定,乃至于是枯坐,外道亦是修定,差的是般若智慧。念佛固然好,然无心法的引导,则念佛可能仅求数量,不管质量,流于形式,收效甚微。认为做世事就是修行的,那是连形式都不要了,妄自认为大乘发心,很多都是名利夹杂,对境时贪瞋数起,实以事成而掩心恶。
实际上学佛、闻法就是在修行,就是在慢慢改变我们内心的错误知见。在整个闻思过程中,实际上就是把圣者的思想、善法种子,植入心田中。当这些种子累积到一定的时候,就会发生作用,使我们的三观发生改变。
6.离不开广博的学习。
比如我们从来没见过西红柿,别人通过文字描述:形如苹果、色鲜红、皮薄、果肉多汁、柔软、味道酸甜的一种果实。虽然,我们因此可能误识红色的水蜜桃为西红柿,但不至于错认雪梨、洋芋、葡萄。如果我们获得的语言描述减少,仅剩“色鲜红、皮薄”,那红气球都可以被误认。同样,佛法的名言,我们掌握得越多,对实相误认的机会也会越少,对实修指导的意义也更加全面。下面举几个例子:
(1)依文解意,概念偷换。
以下都是一些错误的解释,正确的意思可以在佛教词典中查一查,作一下对比。
所知障:知道得越多,障碍越大。
法执:对佛法的执着。
事事无碍:做事圆融,什么事都能做成。
后得智:后天学习获得的智慧。
无缘慈:无条件帮助他人。
加行道暖位:打坐的时候,身体发热。
执着:坚持做某件事,不管事件对错。
(2)概念不足,产生错误推论。
佛:一个觉悟的人。导致认为三教圣贤都是佛的示现,老子、孔子都是佛、菩萨,认为没差别。
般若:智慧。导致无法分清出世间慧和世间慧,认为做世间善事就是修行,两者没有区别。
定慧不二:认为定是慧体,慧是定用。对于初学者,没有定为基础,是不能发慧的。只有先修成定,才可以引发后面的定慧等持。忽略了次第,什么都修不出来。
说了那么多,都是希望我们能重视佛法的研究和学习,只有先使教正法兴盛,才能破除邪道、光显正法,继而使证正法兴盛,佛法久住。

(二十三)
【居士】一直在拜读您发来的信件,这个工作意义太重大了,请坚持。
有一个问题,学诚法师《感悟人生》的法义辨析(摘自第一讲):
{〖原文〗所有外在存在的问题,都是我们自己内心里面的问题,那我们内心里面的问题,……你要去清除了,把这些障碍、把这些问题把它清除掉,就要去忏悔。
〖辨析〗外在存在的问题有自己的,也有他人的,是共业导致的。问题本身是缘起法,既然是缘起,那就有内、有外,有个人、有系统。一般几个典型的个案是个人问题,如果经常反复出现不能杜绝就是系统问题,应用智慧去观照梳理每个缘起层面。}
“所有外在存在的问题,都是我们自己内心里面的问题,那我们内心里面的问题”,这句话**在《百法开示》中也这么说,我觉得似乎没问题的,共业环境也是我们感得的。听师父的《百法》云里雾里的,我是看**的开示才明白了。
【贤佳】随喜深思!《地藏经》中地藏菩萨说:“阎浮众生刚强难调,起心动念无非是罪,无非是业。”这些问题是地藏菩萨内心的问题吗?很多佛经中佛呵责破戒恶行比丘,他们的问题是佛内心的问题吗?可以再思之。
【居士】明白了。提婆达多对佛的伤害是自己的,不是佛的,但佛感得这样的业,还是佛的原因吧?
这样的辩经非常受益,藏地辩经大概就是这样的了。讲师甲班学了《建立大乘佛法正见》两年多,也没搞明白要出离什么,看了**的“有漏皆苦”一遍就明白了。后来就退出讲师班了,忒浪费时间,也不知道讲的啥。
【贤佳】随喜思辨!佛已能净除一切罪业,为度化众生而故意留余业示现,内心是清净无问题的。
【居士】故意留余业示现,这个就可能被不怀好意的人利用。某个人本无什么功德,漏洞百出,但可以用一句“故意如此”,“来成就大家的”,“加持”……就会使人把错误当成珍宝,本来一无是处的垃圾,甚至是应该批判的,结果成为了利器。对于学佛的人,这些都是考验呀!
【贤佳】是的!随喜深思!留余业示现本身是要教导众人这是罪业感果,是不好的,应该避免,不是说这是好事、有功德的,否则如东施效颦,错乱取法。但末法时代,巧诈众多,僭滥圣行,宜应秉持基本正见和戒律谨慎辨别,尤其不要轻信现世人的圣行、逆行。
【(二十一)至(二十三)来源:《对法义辨析的反馈(20180906)》】

(二十四)
【居士】有几个问题想和法师探讨:
一、菩萨戒中有禁止“自赞毁他”,不知道是不是这样?师父讲法,有在佛学院讲《俱舍论》,有讲《百法明门论》,也有讲《广论》,应该说还是对研究佛法和弘扬佛法付出心血的,目前法师这样拿出来批判师父讲法“漏洞”,是否是一种“自赞毁他”?且应机讲法,自然有权有实,有方便有究竟,不论机缘拿出来批判,是否公允?
二、如果有问有答的讨论,可以说是有益的,但是目前师父不能回应发声的情况下,批判师父讲法,一边倒的批判,师父没有任何解释空间和辩解余地,就这样下结论是否武断?
三、末学记得一句话,“信为能入,智为能度。”师父讲法如果错了,您拨乱反正有功德;但是如果师父讲的正确的,您的批判导致信众没有信心,正确的也不学了,这个因果怎么说?
四、诤与道相违,这种连否定人带否定言,同时否定所做事的否定模式,只讲过失,不讲功德,全盘否定模式对修道有何益处?
【贤佳】随喜思辨!
佛在很多经律中破斥外道、比丘邪见和恶行,是否佛犯“自赞毁他”?道宣律师、蕅益大师等祖师破斥他人偏见、邪论,是否犯“自赞毁他”?
师父被管制,不能对外发言,但我将辨论文稿广发给了龙泉寺体系僧俗人员,开放接受辩驳,但希望是具体的,而非停留于隔靴搔痒地扣帽子盖批。如果我有错误处,乐意接受批评而改正。真金不怕火炼,真理越辩越明。
对师父的功德已长久深广宣扬很多很多,很容易找到资料,不用我再说什么。很多人对师父言行的偏差、虚诈、邪僻等方面认识很少或浮浅,尤其龙泉寺体系中。所以宜应特别多说、深说。另外对“带毒乳酪、肉食”的“营养、口味”等我不乐宣说,希望先指明其毒,去除其毒。
乐愿您就具体辨析问题提出辩破。

(二十五)
【居士】刚才看了一遍韩愈的《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没有师如何传道呢?更别说授业、解惑。或者说是“尊师重道”而不同于“依师”的?那“依止”是什么意思呢?
【贤佳】应该尊师重道,但不宜完全信任而身心交付,因为娑婆世界末法时代物欲横流、伪滥众多。
【居士】对于“依止”还是思维不到更深,以前无“师”的日子太煎熬了,自己还不能……
之前上的居士学修课是C法师讲的《十年画册》,并引用师父一篇文章。里面有段话,让弟子很触动,或者是觉得很说到自己问题的原始点。用了一种倒推的逻辑,您看是这样吗:
如果没有生起菩提心是因为无出离心,没有出离心是因为不信四谛、十二缘起,不信四谛是因为不信因果,不信因果是因为没有皈依心,没有皈依心是因为不懂依师,不能依师是因为不具弟子相,不具弟子相是因为世间做人的根本孝道没有做好……(原话记不清,但基本意思应该是这样。)
【贤佳】不一定。可能不信三世因果而不皈依,信了三世因果才皈依。可能有人先发粗的菩提心,然后发出离心。
【居士】您说的是!因为弟子觉得自己就是这样……
当一个人有问题,他的言论就会有问题。是否邪师说正法,正法亦邪?
虽然弟子还不能很快转过来,但因为爱看,所以觉得是在“逼”着弟子去思维辨析……
这样也好,以前在小组上课有位老太太就总加持我,说我是一根筋——主要是多了我就晕,但不了解又会着急,所以还是自己的问题。
【贤佳】“当一个人有问题,他的言论就会有问题”,往往是这样的,但不一定。不宜绝对因人废言,宜就具体言论依基本经教正理具体分析。
【居士】是!弟子明白,不因人废言。
今天弟子问贤启法师要来了自述的那封信(因链接不能打开),对于回复的十二个问题弟子要再看一遍。也是因为有师兄的“不看”提醒了自己,其实这也是一种辨析。认同可以作为依据,不认同可以有理有据辩驳,而非只是一味盲目信。
【贤佳】龙泉寺体系人员很多言论是以抹黑我和贤启法师及其他相关人员来证成我们的言论证据不值得相信、不值得看,乃至直接断定是欺骗、诬陷,其实正是建立在“因人废言”的逻辑上的粗率论断。又以师父讲了什么法、写了什么文章著作、网络解答多少困惑问题启发帮助自己及众多人等来证成师父多么有功德、有修行,因此一定不会做那些恶劣事,一定是清白的,这是建立在“因言取人”的逻辑上的粗率论断。
【居士】是的,弟子看到和听到了,所以可想法师有多么不容易!主要龙泉寺体系太庞大了,师父以前的“善行”和“功德”太多了,这让众多的信众于理于情都不能接受,不愿接受,也就不能去辨析。
僧团高层的“智慧”非大众能思维出来的,但其中是否因有“既得的利益”不得而知;中层会在迷茫和期待中徘徊,“名言概念”懂得也不少,似乎怎么说也看“势力”;老实人也不明白怎么回事,或再找道场承担或一心念佛……
这是弟子浅显的思维,但心中相信:国家有法律,现在是富强民主时期;经文讲“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编者注:“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出自中国道家经典《道德经》,非佛教经文}。

(二十六)
【居士】感恩辨析者!过去被建议放下所有知见学习,竟然也是迷信地学了这么久,幸好被法师叫醒啊!仔细听一听、读一读,确实心灵鸡汤,荒废了五六年,更可惜那么多的师兄还在梦中。很痛心!
【贤佳】阿弥陀佛!当下是新的开始。

(二十七)
【居士】是我思维不够深刻,眼光不够长远。回顾之前,确实有法师引导说方便妄语的,因为对妄语的危害认识不够(没太接受过相关引导,印象中只有一次您在授戒后的开示中明确说过,不可以说妄语,除非护他性命的关键时刻可以假装糊涂),因此根本不觉得那样引导是不对的,甚至感觉法师灵活。经您开示,又联想到妄语为口业之首,认识到真是不能轻视妄语恶业,不能为了方便而妄语,为了方便而违反教理教义,契机是以契理为前提的。
又联想到之前其他法师受戒后给开示,都说过要从佛陀的本意去理解持戒,刚开始我不太能接受这种说法(后来听了几次后就接受了),因为如果按照法师们的说法,感觉戒律就持得比较松了。甚至有一次差一点集体犯非时食戒,当时情况是:很多人受了八关斋戒,第二天早上好像因为法会还是什么原因,宣导要在明相前用早斋,说是用斋前念个什么仪轨就可以了。当时我很不能接受那种做法,好在后来通知正常用早斋了。想着居士是没有权利决定提前用斋的,背后应该有法师支持。联想到这些,认识到从根本上杜绝“方便出下流”真是必要的。龙泉体系确实过于“方便”了,自己也受了误导,甚至在知道极乐寺越过式叉摩那而直接受大戒是违反戒律后仍作意:师父是为了快速发展佛教,权衡之下不得已而为之的。
思维之后,更加认识到法师举报的意义:如果让龙泉体系这样的“方便”继续扩散,特别师父作为佛教协会会长带头这样干,佛教真的完了,可能华夏大地上从此不再有真正的佛教,只剩下以“方便”为宗的“中国教”了。最可怕的是,“方便”是没有底线的,想想真是既痛心又可怕。
之前我对以这种方式辨析师父开示一直不能从内心认同,经法师这样开导,有了比较大的转变,后面还需要多思维串习,毕竟龙泉体系的引导先入为主了,久且深,并且与自己不够严谨的习气相应,所以需要认真思维串习才能彻底转变。
感恩法师您在明知做这些事(举报本身和举报后对大家的启发引导)会给自己带来怎样的后果(不被理解乃至被人诽谤、误解、排斥),依然能够坚持自己的善心善行,一直没有放弃对佛教对大众的这份责任,如一地坚持着,实在太不易了!
【贤佳】随喜深思!直心行道,义无反顾,乐在其中。感谢鼓励!
【居士】阿弥陀佛!如果没有法师的义举而导致佛教从此隐没了,我想我们这些直接或间接纵容的人都会有很大的过失。
【贤佳】如果不尽力举治,可能会呈现佛教的大兴盛,但是是金玉其外而败絮其中的佛教,是浮华的佛教、相似的佛教,而真正佛教可能难有生存之处。如同满地稗草,麦谷难得生长。我以前也纵容乃至尽力配合,是因为无知盲目、受相似法的引导,过了十年才渐渐有所醒觉,助成了很多人的损害和律制的一些破坏,这是我的恶业,想来非常愧疚!但愿我们能当下认明无知盲目,辨别相似法,尽力改过,也随力帮助有缘人。经说:“前心作恶,如云遮月;后心起善,如炬消暗。”

(二十八)
【居士】暂时有一些体会,也有一些疑问,请法师有空时指导。
1.末学看了分享的内容,体会到,法师是在联络大家依法对公开出版流行的师父的著作逐一做辨析,辨明其中的如法部分和不如法部分。末学以为这种做法是非常负责的做法,这对师父和大家都好。
2.末学观察到,法师在和大家联络时,并不是刻意只接受某一个方面的意见(比如赞成辨析),还接受相反方面的意见(反对辨析),或者其他折衷方面的意见。并总是要力图如法辨析。末学以为这样也是特别好的。
3.在社会上,每发表一篇论文前,一般作者自己要经过反复校核,再提交给期刊编辑;编辑会组织同行评审,评审通过后,论文才算可以发表(中间论文还要进行修改);发表后的论文,自己和其他作者都可以对它进行评论,以查漏补缺。发表佛法相关的著作,包括记录下讲话要发表时更要严谨:一方面写作和讲话的人自己要严谨,一方面记录整理和评审也要严谨,因为这影响的是大家的法身慧命。
4.请益:末学观察到,有部分师兄对师父发表的论文《以戒为师 进趣菩提》比较相应。以前寺里学戒小组一直在带动,末学的小组也在带动。不过大家并没有做过深入的辨析,这篇论文有没有要注意的不足之处?
【贤佳】随喜思考明辨!《以戒为师,进趣菩提》的主体内容是我早年写的,杂糅了师父的一些开示,持戒标准不严格,里面强调依师和变通戒律的开演内容需要从严辨析。

(二十九)
【贤佳】您身体状况近来怎样?是否方便继续辨析学诚法师的开示?
【法师】看现在都在讨论贤二家了,所以就没再往下辨析了。好像感觉大家参与度不高,似乎对法义也不太在意。
【贤佳】有些人回复表示感谢,因简单,我没有放入反馈中。这是根本问题,很多人是受益、相应的。祈请您继续辨析!
【法师】好的,那我再写一些,还是围绕着以前的几本书吗?“三个人生”、《百法》、《正见》?
【贤佳】除了“三个人生”、《百法》、《正见》,还可对《觉悟之道》《早斋开示系列》等作辨析。
【法师】好的。网上关于学习学诚法师开示的讨论(《学诚法师的开示,我还要看吗?》):
https://mp.weixin.qq.com/s/v0aQDMuMtF8lGINag2_yWQ(上)
https://mp.weixin.qq.com/s/y2jOwG-n0ZEXbhR_Rp2Srw(下)
【贤佳】这篇讨论文章很好!也可见辨析学诚法师开示的意义。【来源:《一些交流讨论(20180917)》·(三)】

(三十)
【居士】“佛法讲的‘疑’主要是指对三宝、四谛的救拔道理产生疑惑,障碍解脱;对人事的‘疑’,只是障碍度众生的方便,并不障碍解脱。也就是说对人和事,罗汉和菩萨都还是有疑惑的,当然菩萨所知甚多,凡夫不可为比。”
这段辨析对末学很受用,一直以来把“疑”烦恼扩大化了,由对三宝的“疑”推广至对人事的“疑”去运用,反而障碍了自己深入思维。感恩一直为大家辨析师父开示的法师!

(三十一)
【居士】感恩法师们的付出!终于又可以回归到佛法的学习上了。昨天还想:我怎么又掉到是非坑里了?我不愿意去追究到底是有人敢做不敢当,还是有人无中生有或者捕风捉影,反正一个巴掌拍不响,那种是是非非就是让我有种疲惫不堪的感觉。小时候在被迫评判父母是非的环境中长大,学了佛法后,对是是非非格外抵触。还是喜欢以学习的心态学习这种辨析,对法不对人,特别现在辨析法师还对辨析中相关名词做进一步的解释,感觉特别好!非常感恩辨析法师如此用心地作辨析!

(三十二)
【法师】辨析得很好,破邪显正,走出虚假的功德崇拜!,所谓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以前让人不要分别,一个凡夫如果连正邪、真假、虚实、佛魔、错对等等都不分别,无异于盲人、聋哑愚痴之人。还有相似的歪曲正法,让人不要所谓的“执着”,让人无条件地放下自己的想法,让人强作意乐、思苦为乐、辨邪为正、想魔为佛,等等,这些洗脑奴化人的思想为其使唤、驱使。

(三十三)
【居士】感恩法师们如此用心地做辨析,让我们能够知其然,又能知其所以然。学习了20日和22日的辨析,有几处疑惑(21日的还没有学习)想请益法师,可以请法师方便时帮忙解惑吗?
1.法师在附辨中几次提到“主观唯心”,请问偏于主观唯心有什么大的过患呢?出现问题总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修行不是修自己吗?凡夫原本就有爱推卸责任的习性),这样于己可以不断提升自己,于他能够更加宽容别人,这样对于个人修行有什么不好呢?感觉这个跟“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比较接近,为什么法师一再地破斥呢?能请法师进一步解释一下吗?(虽然知道佛法讲中道,不能偏一边,但还是觉得初期偏向于“主观唯心”一点,可以对治遇事喜欢推卸自己责任而埋怨外境的习气。)
2.为什么能够把“再苦的境界”转变成快乐的境界的“我们”必须是善于“自我糊涂”的呢?比如在遭遇痛苦时作消业想、作重罪轻报想,属于自我糊涂吗?
【贤佳】1.主观唯心自欺欺人,邪见愚痴,对人事可能宽容,也可能不宽容,没有必定关系。例如可能不接受任何批评,认为别人批评是观过念怨,完全是别人内心的问题,因此不必在意,乃至宜应批评、惩诫。又可能自许“好心”就随意打击他人,认为他人苦恼则完全是他人内心的问题,乃至可以随意淫妄杀,自许只要自心无执取、无恶意则无罪过。宽容不一定要主观唯心,如佛菩萨宽容一切众生,而不会主观唯心自欺欺人。
2.那句话是反问,是由《讲记》{编者注:指学诚的《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内容推导出的谬论。真实的消业想、重罪轻报想是随顺深远智见,非是糊涂。

(三十四)
【居士】请问经论里是如何教我们依止善知识的?以前是放弃自己一切知见依止,现在越来越搞不清楚该如何依师了,经论无人讲、自己又看不懂,有些迷茫了。
【贤佳】先适当多读,自然会懂一些,不急求一下子全懂。经论中会说如何尊师重道。

(三十五)
【居士】我有个困惑:对于同一部论,或者同一位“大德”,各人看法不一,有人认可有人不认可,作为初学,不知道听谁的好,那为什么还要依止“善知识”呢?依错了怎么办?为什么还要花那么多时间学教理?学错了怎么办?一旦学错了,不止是浪费时间,接受的错误知见是不容易改变的。如果只停留于理论学习,出错了还不算严重,如果以错误知见指导实修,或者实修中出现问题得到了错误指导而导致修偏了,那问题可大了。怎么感觉修行这么不靠谱呢?不如大家都修净土法门好了,到极乐世界再修,那样才不会出偏差,否则学的、修的都是错的,那怎么办呢?众说纷纭,哪是正法,哪是邪法,谁的言教是正的,谁的言教是邪的,我们基本没有能力分辨出来。我感受到恐惧了,能请法师帮忙解惑吗?
【贤佳】是有这样的困扰。在此娑婆世界末法时代,宜广闻经教,尊师重道,并严谨以戒为师,踏实求生净土,应能避免粗重的偏差失误。多闻阙疑,审思明辨,常怀惭愧,增上发愿,随顺持戒,培福养慧,应能平稳学修增上。
【居士】末法修行太难了,要想“审思明辨”还是需要基础的,如果这个基础是通过广读大经大论来达到的,那打基础也需要好长时间呢!如果读经论中遇到问题都放下,不请教别人,可能也学不到多少东西,请问法师:这样读经论意义还大吗?
【贤佳】不读经论,就能“审思明辨”了吗?自知无能,正应勤恳求生净土。
【(三十)至(三十五)来源:《对法义辨析的反馈(20180923)》】

(三十六)
【居士】“【辨析】多次提及这种观点,以方便建立组织领导者的绝对权威,即使团队或者上位有错,最后都可以说是你佛法没学好,是你个人的问题。反问,讲这句话的人认不认为别人有问题?如果讲话者认为别人有问题,那他自己就没有按照这句话去反省,自己做不到,说别人干什么呢?如果认为讲话者认为别人没有问题,那他本就不应该说什么,因为按照此处的逻辑,问题就是他自己的,与别人无关。所以,持有这种观点的人碰到坏人坏事只能三缄其口,避而远去,或者拿这种观念要求别人闭口远去。”{编者注:引文来自于《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第六讲辨析}
是否从理上来说,在这个世界的所遭遇,是我们的业力使然,是吾心之所现?佛云“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编者注:此语或非佛经直语,见于明代古德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等书。如该书说:“散去普周法界,收来在一微尘。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是小大无定义。”}此娑婆世界,天地人三才,而人具天地之德性,天人合一。天有北辰,人有君心;昼夜之潮汐、吾身之脉息、天地之鬼神不出于天地;人物之贪瞋痴不出于人心……故人身小天地,无一毫之相间。觉今人所不足处在三思而后行。口为祸福之门,辨析之观点若鼓励人们敢于事纠其不正,而不知自己之不正,则是否易落于末法之斗诤坚固?《大学》言“格物而后致知,致知而后意诚,而后身修,而后家齐,而后天下平”,故是否所有之立处,从自身先做起?从自心先做起?若能调伏自心,则能调伏他心。末法时代众生邪正难解,出言即乖,宜以古为师,弟子觉得是否应于自心为本,降伏其心,行有余力,而巧于分辨善恶,思而后言?
【贤佳】是的,偏于一边都不好。“万法唯识”,然而阿赖耶识非一,共业问题非一识所决定。

(三十七)
【居士】看了您发过来的邮件,真的受益匪浅啊!虽然有些我现在还不能完全理解参透,但是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想佛经也如此吧。最重要的是,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自己像是做什么都有了一个新的行为准则一样,不敢说妄语了,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心态也平和许多。

(三十八)
【居士】辨析很精彩,末学体会到:(1)如果讲法者、闻法者离开了三藏,就会出错;三藏是修行的基础。(2)自己以后学修,包括和同修分享时要特别注意。

(三十九)
【居士】 感恩您分享有关“对境修心”的辨析。末学忆起以前寺里有句口号:“承担是最大的修行。”末学自己也常认为世间工作也是一种修行。看来这二者都隐含有问题。若不如法辨析和行持,则容易误导向功利。
末学还回忆起一串和这相关的以前寺里相关的理念:依师,观功念恩,历事练心,承担,微博开示,团体共修,发心……
这些理念对同修还是有很大的影响。
末学观察,身边同修,包括末学自己辨析能力不够,恳请法师能在方便时对这些理念(寺里倡导的应不止末学所述这些理念)作下辨析,以帮助大家回到如法的轨道上来。

(四十)
【法师】对境练心,错用名词,不知道佛法的会增长世智辩聪,恶习增长反以为长智慧了,甚是可怜!有那么多“过”要观吗?有那么多“恩”要观吗?反而不是度众生,而是敌对,或是谄媚。佛法教育的是生恭敬心,非奴才想、装孙子。

(四十一)
【居士】末学是北京龙泉寺讲师乙班的一名讲师。经过这一段时间的事件,末学也对自己的学佛历程作了一个反思。末学入门时,是想要从佛法中了解认识世界的真相,并且也是基于“认识到哪里,就学到哪里,信到哪里”这样的理念来开始佛法的学习的。在后来的深入过程中,虽然也对每次小组学习都有的诵《师父礼赞文》、唱《师恩》、摆放师父法照等这些行相有感觉过一些异样,但想想也许是佛教的一些基本仪轨,也就过去了,没有深入细想。再往后几年就基于对佛法的一腔热忱,把时间和精力放在了承担上面,深入经藏的功夫在这几年中根本没有花太多的精力去培养。现在回想,这些年做事太多,深入经藏太少,自己最初学习佛法的理念大概也被自己抛弃了吧?好好的年华,真如一场梦幻泡影,都化了一场空。得亏之前还结了一些善缘,才能够间接得到法师的加持,从梦里走出来。
经此一事,也不知道自己学习的佛法之中有多少是相似法,有多少还算有正念?又给多少人传达了错误的乃至害人的理念?因此,特别希望能够继续跟随在法义辨析上深入思考,把自己知见上的问题作一个深入的剖析。否则,长此以往,害己害人。
佛法的学习要靠自己独立的思维,一味地拾人牙慧并不能带给自己解脱的基础,反而养成了依赖心,可以说是人格不全,把成佛的希望全部寄于外在。在此恳请跟随学习法义辨析,找到问题所在,深入经藏去思维、去辨析。
【(三十六)至(四十一)来源:《对法义辨析的反馈(20180927)》】

(四十二)
【居士】向您请教两个问题:
1.末学看到辨析中有多处引用《广论》内容,其中对“什么叫做正见,什么叫做正思维,我们把这个事情认识清楚了,就照着去思考、去做,把它做出来”的辨析中引用的都是《广论》的观点,请问这些观点是不是有佛经、律和其他无垢论的支撑?
2.《三十五佛忏》是否如法?其中四皈依是否应舍弃而回归三皈依?
【贤佳】1.应是有的。辨析者比较信重且熟悉《广论》,所以引用较多。我看具体义理上可以,尊重随顺。
2.主体内容没有问题,四皈依应改为三皈依。拜忏也可用《大悲忏》等传统仪轨。【来源:《一些交流讨论(20181110)》·(七)】

(四十三)
【居士辛】感恩并祈请辨析法师继续作辨析,从辨析中能学习到新的知识或者破除掉原有的不正确的知见。能感受到辨析法师做得确实非常用心,特别赞叹他!
【贤佳】前一段时间辨析完《觉悟之道》后,辨析法师迁移道场,后面不再作辨析了。我将您的祈请发给他,下面是他的回复:
{感恩居士的祈请。现在,我感觉理论固然重要,但实际的坐禅、念佛是不可以少的。如果想学习教理的话,靠辨析还是很困难的,因为学诚法师的讲稿多无次第,时深时浅,虽然辨析出了问题所在,但和教理的完整次第引导相去甚远。
我建议可以系统地学习《天台宗纲要》,属于汉地的道次第。如果有时间和能力的话随缘看《成唯识论》,平时还可以学习净土的理论。
现在辨析了《百法》《感悟人生》《觉悟之道》,其实很多内容还是有重复的,您会发现学诚法师讲的内容大体是相同的。这个辨析主要还是希望大家能回归经论、依法不依人。
本人目前也想静静地学修,以后考虑在微博上白话一些论典供大家参考。
所做不当之处,望见谅。}
【居士辛】请法师再帮忙转发下面内容,可以吗?To辨析法师:
{感恩法师的指点!我知道通过学习辨析,理论都是碎片化的,从个人长久学修来看,还是要有次第学修。之所以祈请法师继续作辨析,有下面几个原因:
1.之前大家知见上的偏差,很多都是学师父开示造成的(师父理念是僧俗二众都学习的),因此学习辨析会更有针对性地作些纠正。
2.以我个人转变来看(我跟随龙泉道场学修五年多,在这之前基本没有什么学修),只要不是特别抵触,这种持续的辨析或交流有助于大家内心的转变。
3.现在可能还有很多人没有转变过来,对于我这样转变时间不久的,应该还需要接下来一段时间这种持续的学习交流,一方面需要加强巩固,另一方面个人学习经论的好乐还需要继续培养一下。虽然法师对我有教授,但其他师兄可能还不知道,即便知道,经过龙泉事件的影响,大家对其他道场是什么态度也不明确。因此,继续这种学习交流,有助于大家内心的稳定,毕竟这次事件大家应该都比较受伤。
这只是我个人的想法,也是祈请法师继续作辨析的原因。如果法师希望有更多的个人学修时间而停止继续作辨析,我虽然会有遗憾,但也不会坚持自己的想法,毕竟出家法师要注重个人学修也是应该的。随喜您的用功!}
【贤佳】辨析法师说:“考虑到以后想转入念佛、禅修,又考虑目前部分同学的法义希求,可以再写一些辨析。法师看再写哪一部分好些?但我想这不是一个长久的发展方向,最终要回归经典系统学修的。”
我回复说:“是的,目前人心大困扰的时缘,作一份启发、助引。学诚法师《早斋开示》没辨析过,可作辨析,或者将《建立大乘佛法正见》辨析完,或者其他的您觉得宜优先作辨析的,您看怎样?”
辨析法师说:“我不知道居士教育学什么比较多?是不是可以问问讲师他们的想法。”
讲师、学员学什么内容比较多?您建议辨析什么内容?
【居士辛】对于辨析内容,我倒没有特别想针对哪个系列的,范围肯定是僧众或俗众平时学得较多的。我在山上常住时,较长时间在学《早斋开示》,分甲乙班后,甲班学《苦乐人生》,乙班据说在学《早斋开示》。我在山下时,当时的学佛小组基本在学《百法》或《广论》。据了解,目前山下学佛小组除了《百法》和《广论》,还有学习《感悟人生》的,基本就这三个系列。
【贤佳】辨析法师回复说:“我想辨析《苦乐人生》。《苦乐人生》有书籍出版,影响大些。《早斋开示》是内部的,知道的人相对少些。”
【居士辛】法师要辨析《苦乐人生》,我感觉很欢喜!当时学《苦乐人生》时我还感觉很相应,觉得师父讲得太好了,现在有机缘纠偏了,太感恩辨析法师了!【来源:《一些交流讨论(20181118)》·(九)】

(四十四)
【居士】末学当初也是对《苦乐人生》相应些,因为里面的佛法内容多些。感恩辨析法师辛苦辨析法义!法布施功德无量!不破掉邪知邪见,很难导向正知正见。很多同修相似法已熏习已久,需棒喝打散方能痛定思痛,下决心回归佛说经律论。【来源:《一些交流讨论(20181120)》·(五)】

(四十五)
【居士】《苦乐人生》仍然是心灵鸡汤类的,还是相似法。用世间望文生义的思维解释高深的佛法名词,岂不是毁害大众的法身慧命?
分享最近读过的《印光法师文钞》中的精彩开示,这才是正信的佛法:
“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之事理,乃使贤者速登圣域、愚者勉为良民之大经大法。彼谓因果报应实无其事,人死神灭,令谁受罪及与托生?从兹善无以劝,恶无以惩,以驯致于废经废伦,废孝免耻,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者,皆此种学说之所酿成也。然世乱已极,人各忧惧,欲为挽救,不得不从事于如来大法。由是各处悉立净业社、居士林,提倡因果,专修净业。
“吴县香山草庵住持清禅大师,及地方诸居士,久已兴起香光莲社,今特创建西方三圣殿五楹于草庵之东。庵住僧人,常年修习,社结缁素,定期举行,备具净典,随人读诵。每于月之十五,大家齐集,念佛一日,随便讲演净土法门之宗旨,俾修持者彻了于心,不至口说求生西方,心仍忆想此界,致使垂成之功亏于误会,冀出生死仍堕轮回也。又复详示因果,备陈罪福,凡入社者,必须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守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之八德,志格、致、诚、正、修、齐、治、平之八事,必使儒宗由佛法而得以复兴,佛化因儒士而得以广布,补前人阴奉阳违、自误误人之偏见,示后世居尘学道、己立立人之弘规。‘三人同行,必有我师’,‘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人皆可以为尧舜’,‘人皆可以作佛’,‘彼既丈夫我亦尔’,不应自轻而退屈。庶可不辜负即心本具之佛性,及即生了脱之大法也!普愿来者,纪念勿忘,则幸甚!”
——《印光法师文钞·吴县香山草庵香光莲社创修西方三圣殿碑记》(民二十三年)
【贤佳】印光大师这开示也结合世俗法来讲佛法,与学诚法师结合世俗法讲佛法有何不同?
【居士】弟子觉得,佛法本来就是能够解决世间的一切问题,但是说法法师的发心却有天壤之别。祖师大德在深入经藏的前提下,悲心切切,对大众谆谆教导,多少人得到了佛法甘露的滋养!而学诚法师以世俗之心解读佛法,如同清水中加入了剧毒,整杯水都要抛弃掉,与祖师教言没有可比性。
【贤佳】听闻者如何得知说法者的发心而辨别邪正?
【居士】弟子以为,深信佛言祖语,以圣言量为依据来判断,就能辨别邪正。也许短期内判断不出,但经过一段时间,一定可以。弟子就是这样实践的。
【贤佳】是的。印光大师所讲是随顺经教法义,以佛法顺摄共佛法的世俗善法,以世俗善法助显佛法。学诚法师所讲是违背经教法义,以俗法曲解佛法,以佛法装饰俗法。
【居士】我想分享一下弟子最近读的《印光法师文钞》里的一些精彩开示:
“大觉世尊,善治众生身心等病,善使天下太平、人民安乐。心病者何?贪瞋痴是。既有此病,则心不得其正,而逐情违理之念炽然而起。此念既起,必欲遂己所欲,则杀盗淫之劣心直下现诸事实矣。所谓由惑造业,由业招苦,经尘点劫,无有了期。如来悯之,随彼众生之病,为之下药,为彼说言:‘贪瞋痴心,非汝本心。汝之本心,圆明净妙,如净明镜,了无一物。有物当前,无不彻照;物来不拒,物去不留。守我天真,不随物转。迷心逐境,是名愚夫。背尘合觉,便入圣流。’人若知此,心病便愈。心病既愈,身病无根,纵有寒热感触,亦无危险。心既得其正,身随之而正,以既无贪瞋痴之情念,何由而有杀盗淫之劣行乎?人各如是,则民胞物与,一视同仁,又何有争地争城、互相残杀之事乎?以故古之聪明睿智之王臣,无不崇奉而护持者,以其能致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不识不知,致太平于无形迹中也。”
——《印光法师文钞· 吴县香山草庵香光莲社创修西方三圣殿碑记》(民二十三年)
【贤佳】学诚法师也应知此,何以有淫恶劣行?如何“崇奉护持”而能“致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
【居士】弟子觉得:1.印祖开示中讲:“心病者何?贪瞋痴是。既有此病,则心不得其正,而逐情违理之念炽然而起。此念既起,必欲遂己所欲,则杀盗淫之劣心,直下现诸事实矣。所谓由惑造业,由业招苦,经尘点劫,无有了期。”无论是在家众还是出家众,有此心病,必然导致破戒、堕落。2.如何“崇奉护持”而能“致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弟子觉得先不说世间人,就先说我们佛弟子,要深信三世因果、六道轮回,在此基础上自律持戒,以自身的言行影响有缘人,就是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贤佳】如何除此心病?如何能“深信三世因果、六道轮回,在此基础上自律持戒”?
【居士】弟子觉得深入经藏,依佛教言,勤修戒定慧,贪瞋痴的心自然会减轻。至诚皈依三宝,依三宝修行,就会深信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从而自律持戒。【来源:《一些交流讨论(20181122)》·(二)】

(四十六)
【居士】今天看到离寺的法师们都开始有了好的安身处,好开心!君子忧道不忧贫,道中自有衣食,龙天护法一定会保佑我们所有坚持正义的法师们的!
还有,请那位智慧的辨析者继续辨析,太精彩了!我们看了眼睛都有点直——这才叫真正的佛法学修啊!您说我们跟了那么多年龙泉寺,连个大乘经典都没听过半毛,我们都学了些啥?真是浪费!
非常期待您能在事件结束后,编撰一套适合在家居士学修的戒律读本出来。通过这次事件,相信对整个佛教界,对在家居士而言,重戒、学戒、持戒的风气和意识会大大改良。
【贤佳】我将您的信转给辨析法师,他回复说:
{首先感恩这位居士的来信。
其实,辨析写得还是很一般,有的言辞用得也不够严谨,用词、用句很口语化,不够学术专业。我想写完《苦乐人生》的辨析后就不打算再写了。写这些的目的只是希望大家能以三藏教义来辨析法的正确性,避免被一些粗浅的错误所蒙蔽。
然而,辨析不能取代系统的经教学习。辨析的知识点是散的,没有系统性的,靠这些零散的知识点,不能构建出佛教的正见系统。也就是说辨析“破”的作用比较强,但“立”的作用有限。而且对于比较深的问题,在辨析时也有意避开了,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诤论。希望我们还是能潜下心回归到佛经原典的阅读上来。祖师写论、写注疏的目的,是为了让不懂的人能看懂佛法,并不是为了炫耀自己懂的多么高深,所以大家不要有畏难心理,只要坚持下去,必定会有收获。}【来源:《一些交流讨论(20181130)》·(八)】

(四十七)
【居士】看了辨析法师说“我想写完《苦乐人生》的辨析后就不打算再写了”,觉得好遗憾!可否转告:还是特别祈请,能否将《建立大乘佛法正见》做个完整的辨析,实际上这个《正见》对学得比较久的居士影响特别大,就末学个人来讲,曾经将里面的很多话奉若至宝,而且是“师父”最新的系列开示。
【贤佳】隨喜用心!我转给辨析法师!
【居士】相信这也会是自己和其他同修深入学习教理、树立宽广正见的一个非常好的门径。
【贤佳】辨析法师回复说:
{感恩居士的来信!我想还是先不辨析了,只要我们多看正法,自然就能慢慢分辨出不正确的法。如果我们不学习,法义不会自动跑到我们的知见中来。
1.“闻思修”,以“闻”为先,对于初学,务必看完唯识或者中观。{编者注:初学者可能宜以经律为本,论典为辅。}一开始更推荐读唯识,讲得比较细,而且不会出现大的偏差,有时间就读《成唯识论》,时间少就读《八识规矩颂》。但要获得甚深见,《中论》肯定是要读的,但《中论》学不好,容易成断灭见,执空,忽视戒律、因果。如果我们能够持戒,并且按照因果来做,不用担心自己会读错了,变成断灭见。
2.有的祖师确实劝大家边学边修,避免把佛法学成知识,到头来虽然理论一大堆,但不能对治烦恼,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然而,现在初学者更多的问题是没有大约的佛法知见轮廓。这个时代和古时是不能比的,现代很多人对佛法的基本概念都是缺乏的,比如为什么佛法能解脱生死,绝大多数人都是在不信、怀疑或者不懂的状态。这个时候,如果我们不先建立正见轮廓,那么很容易按照自己的感觉或者佛教名人的指导来修。这就非常容易出现依人不依法的现象,结果被带入歧途。
3.如果四皈依这么重要,那佛一开始就应该讲四皈依,但是佛没有,相反佛在很多经论里给大家说的是以法为师、以戒为师。如《大宝积经》卷五十七:“难陀!且止如斯智慧境界,汝今应以肉眼所见而观察之,知所见者皆是虚妄,即名解脱。难陀!汝莫信我,莫随我欲,莫依我语,莫观我相,莫随沙门所有见解,莫于沙门而生恭敬,莫作是语:‘沙门乔答摩是我大师。’然而但可于我自证所得之法,独在静处思量观察,常多修习。随于用心所观之法,即于彼法观想成就正念而住,自为洲渚,自为归处;法为洲渚,法为归处;无别洲渚,无别归处。”有的人说因为现在是末法时代,要以人为师,因为大家容易执着己见,但我想末法时代,善知识固不可少,但恶知识频现,这也是事实。有多少人有这个福报能碰到真善知识?又有多少人能分辨出谁是真善知识?就像到了一个卖假药的市场,自己又不懂,就靠市场上的广告了,谁的名气大买谁的,什么药卖得多买谁的。相似法似乎更容易弘扬,因为和世间法相近嘛,一听就熟,一听就懂。而且,以佛的智慧而言,不可能看不到末法的乱象,如果依人这么重要,佛在世时也会指出末法时以人为师。
4.如果有人能从做事里体悟佛法,那这绝对不是一般人,估计是六祖再来。佛没出世时,多少修行人毕生都在修行,做事的也不少,都领悟不出来,何况末法众生烦恼比较重。如果有一种方法,既能做好世事,又能做好佛事,那佛也不用出家了,也不用苦行、禅修了,直接用动态禅,一边做国王,一边教国人佛法,这不两全其美?积累的资粮更多,成就更快。
5.修行没感觉,很大原因是因为散乱心。如《禅秘要法经》卷一:“尔时世尊因此骄慢比丘摩诃迦絺罗难陀,初制系念法,告诸四众:‘若比丘,若比丘尼,若优婆塞、优婆夷,自今以后欲求无为道者,应当系念专心一处。若使此心驰骋六根犹如猿猴,无有惭愧,当知此人是旃陀罗,非贤圣种,心不调顺。阿鼻狱卒常使此人。如是恶人,于多劫中无由得度。此乱心贼生三界种,依因此心堕三恶道。’”
我想读经论首选古德的,现代学者所写多有偏差,这是不持戒、不禅修的原因。汉地的,我比较喜欢读智者大师和蕅益大师的著作,其中次第很明显,见地也很深,文字也不太难。静权法师(编者注:亦有说是王永元居士所著)的《天台宗纲要》就很好,次第明显。蕅益大师的著作基本上都能看,而且涉及面很广,有戒律,有教理,有念佛,有实修。}
【来源:《一些交流讨论(20181202)》·(八)】

(四十八)
【居士】出了这样的事,大家都会有伤害,法师们不顾自己也受着伤,却顶着压力给大家辨析法义、整理资料,帮助大家看清事实、纠正偏差,随喜赞叹法师们!虽然感觉每天都能收到这种或辨析或交流邮件的日子即将结束,好在学了佛法,知道一切都是无常的,任何一件事情都不会只生不灭,何况我们也需要自立,不能死死抓住稻草不松手。
祈愿法师们能通过勇猛精进的学修尽早成就,以更多种方式来帮助有缘。【来源:《一些交流讨论(20181202)》·(九)】

(四十九)
【居士】看了法师每天辛苦辨析相似法,真是很感动!同时,弟子也庆幸自己没有读过这些心灵鸡汤。
弟子理解,佛陀所讲的“无分别心”,是平等普度一切众生,而不是不分善恶、不分对错。若这样,不但不应该有盗戒,其他什么戒都不应该有了。戒律都没有了,也就没有所谓的“破戒”了,人人都可以为所欲为,那还要佛法干什么呢?弟子不由得打了个冷战。真是太可怕了!{编者注:这是对《苦乐人生》第九讲辨析的反馈。讲者讲“就一个物品来讲,这个物品,也可以说是你的,也可以说是他的……”,辨析文说:“过于夸大了内心分别安立的作用。根据这种解释,就不应该有盗戒,因为物品说是谁的都可以。”}
祈愿龙天护法慈悲加持,破邪显正!【来源:《一些交流讨论(20181202)》·(十)】

(五十)
【法师甲】“师父”讲法通常没有明晰逻辑,而多是东扯西拉、牵强附会、含沙射影,听者“不明觉厉”,用观功念恩之心态捕捉、体会只言片语之中或整体言外自己能理解、所认可的道理。
就我多年听他讲法的经验,以及最近有法师对他所讲《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等的具体辨析,明确他居心不正、知见偏邪,讲法牵强附会、滥作高深、多有错误,虽然有曾读一些经,也是偏狭肤浅的。

(五十一)
【法师乙】其实文中有很多自相矛盾的说法和完全不成立的说法,很多时候都是大家被绝对的信心迷惑了,不去辨析,只是认为自己太差,看不懂。
学诚法师讲法语言很随意,道次第脉络不清晰,讲法错误参杂其间,而且有时说得很绝对,质量实是不高。如果大家实在放不下,建议可以以其他的论典为主,参看其言教,相对好些。

(五十二)
【居士丙】非常认同“很多时候都是大家被绝对的信心迷惑了,不去辨析,只是认为自己太差,看不懂”,对这句话深有感触,有切身感受!
弟子今年上半年一直在研读《建立大乘佛法正见》系列开示,承担开发课件。做的时候非常痛苦。做科判的时候,有时根本搞不懂在说什么,理路死活也理不清,经常熬夜到12点、1点来钟。记忆非常深刻的一次,深夜了,弄不出来,都快急哭了。上位师兄又在催课件,YY带动要用。实在不懂,也就像上面说的,总是觉得师父说的肯定没问题,还是自己太差了,相信法师们估计能搞懂。因为要形成课件,还得找相应的补充资料让它合理化,以便其他同修能理解。不过也有不少收获,能超越文字去思维一些东西。

(五十三)
【居士壬】弟子把这个《觉悟之道》第三讲的辨析仔细地阅读了,进一步体会到相似法的可怕与危害。
1.心灵鸡汤与佛法无关。作者一贯的作风就是用带点佛味的心灵鸡汤让大众学习。应该说心灵鸡汤作为茶余饭后的话题,稍有一点哲理,谈论一下不是不可以,但是把它作为佛法修学,那是贻害无穷的,让人误以为这就是佛法。所以这种做法实在是诽谤三宝,祸害大众的法身慧命。
2.相似法危害巨大。作者利用一些佛法专有的名相概念,结合俗世间的事相来讲,看似通俗,美其名曰接引初机,实则解释完全错误,使读者对佛法的认识错误,还要专门学习,把这种错误强化巩固,真是贻害无穷。
3.基于上面两点,使得信众自然而然地陷入了个人崇拜的深渊,从而实现自己的所谓的“理想”,其实也就是世间的名闻利养。而广大的信众长期强化这种错误的认知,不容易重新接受正确的佛法思想,真是可悲可怜!
以前,我还觉得龙泉寺的体系虽说没有修行明确的哪个法门,但总归还是在佛门外面转悠。现在看来,真不是这样的,不但远离了正信的佛法,而且走入了邪知邪见的魔窟,实在太可怕了!
【(五十)至(五十三)来源:《学诚法师的开示部分辨析及特点评论(2018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