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印顺法师之四:声闻三法印与大乘一实相印之异同

反思印顺法师之四:声闻三法印与大乘一实相印之异同(赏花人2019-05-15)

㈠概述藏教声闻法三法印

依声闻阿毗达摩所说四谛十六行相:

三法印,由四谛十六行相中抽出。诸行无常印,即苦谛四行相之一的无常。诸法无我印,即苦谛四行相之一的无我。涅槃寂静印,即灭谛四行相的灭、静。

无常之因容有二义:一待缘故无常,二生灭迁流故无常。待缘为生灭迁流之因,生灭迁流是待缘生之必然现象。此外还有说非究竟故非常。

无我之义容有二:一违我见故无我,二不自在故无我。违我见,是直观众生都以为有实我,实无此我,即无我。实情无我与众生以为的有我相违背故,说违我见。不自在,即观众生所以为之我,一切时不得自在,不自在故非我。以为有一个自在之物,是起我见之因。若能明无自在之法,无自在之我,则不生取着。

涅槃寂静印:约灭即苦谛灭,有漏五蕴不生。集谛即贪嗔痴三火灭。此外有说(六道)相续断故灭,离三有为相(生、住、灭)故静。

前二为道谛,谓观无常、无我,断我执而证无为。涅槃为择灭离系果,灭谛。

引印顺法师论述三法印、一实相印关系的原话,并略作评议印顺法师关于三法印与一实相印之论述:

从前后延续去观察时,得到了“诸行无常”的定律

一切法,不论是物质或精神,无情的器世间或有情的身心,都在不息的流变中。虽然,似乎世间有暂住或安定的姿态,而从深智慧去观察时,发觉到不只是逐年逐月的变异,就是(假定的)最短的时间——一刹那,也还是在变异中。固有的过去了,新有的又现起,这是生灭现象。这一刹那的生灭,显示了一切都有“诸行”(动的),都是无常……是“无有常性”的意义,也就是空寂性的另一说明。

从彼此依存去观察一切法时,得到了“诸法无我”的定律

例如有情个体,佛说是蕴界处和合,不外乎物理的、生理的、心理的现象。所谓自我,是有情迷妄的错觉,并不存在。从彼此依存去深观空义,如上面所说。如从法性空寂来观一切法,那就由于一切法是空寂的,所以展现为自他依存的关系,而没有独存的实体。这样,无我又是空义的另一说明。

从一一法的当体去观察时,得到“涅槃寂静”的定律

虽然从事相看来,无限差别、无限矛盾、无限动乱,而实质只是缘起的幻相——似有似无,似一似异,似生似灭,一切终归于平等、寂静。

从竖观前后,横观彼此,直观自体,而得“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三法印”。三印就是一印,一印就是三印。三法印是法性空寂的不同表现,三解脱门也是“同缘实相”,同归于法空寂灭。

评议:

印顺法师是一定要把一实相印和三法印完全等同的。等同的理由,是说无常之所以无常,是因为法性空寂,无常是法性空寂的另一个说明。无我是相互依存之义,相互依存故也是法性空寂。涅槃寂静是就法当体观察,不自在,无实体,也是法性空寂义。法师认为三法印是法性空寂不同表现。

但这个工作是无法完成的,印顺法师也只能是自以为完成了。
无常不等于大乘实相印

就非断非常说

法师偏取非常,忽略非断。若从时间上纵向的观察,前后生灭不断,也可以说灭生不断。生必灭,而灭非无,将来还是相续的。这样的话,若从时间前后观,究竟说,是非常非断。无常是声闻乘中侧重非常一面,所以,印顺法师说从时间角度观察得出无常的定律,也是偏颇的。从时间角度,非常非断才全面。如今生五蕴身、未来五蕴身,不能说两个,有延续性。如果从非常角度得出法性空,那么,从非断角度就得出不空一面了。

因此,要说无常即实相印,就必须说非常非断之中道无常观,才能对等。如《金刚经》说,大乘之离一切相,是空有都离的。唯非常非断才能双离。印顺法师既然侧重非常一面,就不能与大乘空寂划等号。大乘空寂,空常,也空非常,并非独取一个非常。如果只有无常,没有非无常,于大乘中就是断见。因为,如果没有非无常的不生灭边,那么,成佛后,断尽无明,就应该取证涅槃而不再来了。印顺法师也确实有这个观点存在,认为佛陀跟阿罗汉一样,最后都是偏空涅槃。

就法性空寂之结论得出方式说

法师说,由非常得出性本空寂,不空寂就应该常,也是片面之说。从生灭不断的变化说无常,也可以从生灭变化中存在三世的相续性而说非无常。若决定无常,前后不应有连续性。既然法师承认三世因果,那么,三世虽然非常,也非断。所以,印顺法师得出法性空寂义的途径本身就是片面的。又如龙树菩萨说的,“因缘所生法,不即不异因”,从能生、所生不异角度,这是非无常。

另外一点,此系列前两篇文章中提到过,要明大乘空寂,必须是体空,不是这种“无常故无自性的析空”。必须当体空,不是分析因缘生无主宰而来。这一点已经在前面阐述过,不再引述。

若发明非断非常,则必定以非空非有之中道作为一实相印才能符合,就不能是单纯的空性可以定论的。非常故随缘,非无常即不变。无明灭尽,六道五蕴尽,但五蕴体性未尽,佛法界只是转净了。如果只有非常,没有非无常一面,为什么众生五蕴最后只能转成佛法界五蕴而不能灭尽。这个角度去理解非无常,也是简单的。印顺法师抹除了非无常一面,在大乘中道来说,等同断灭。
无我不同于大乘离一切相印

还是析空、体空的问题。析空之缘生故空,与体空之因缘、非因缘皆非故空是不一样:一个不容有,一个能容有。“此有故彼有”之析空得出的无我,与大乘当体空不能相提并论。

体空之无我,非由缘生故无我,乃由本幻故无我。体空无我能够包含析空之无我义,也有缘生无主宰的内涵,体空之空本身虽然非有因缘,而幻相是不离因缘的,就幻相缘生也可以说无主宰。
涅槃寂静

首先要辨明,印顺法师对于涅槃寂静印的解释,是偏离了声闻三法印的本意的。在声闻乘涅槃寂静指的是择灭境界,不是说从法的当体去观察。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印顺法师为了将三法印等同一实相而花费的心思之多,可见一斑。不过这种努力也有积极的地方,法师努力说明大小乘不应完全割裂,这个不能说有问题,是有价值的。

又,如前说,声闻观行的四谛十六行相,灭谛下面的灭静,是涅槃寂静义,苦集二谛灭而显,不与有为同步,大乘一实相印是同步的。

结说:

要把涅槃寂静印解释成法性本来寂灭,本来常空,也不是不可以。在大乘立场就是这么说。但这样一来,就要承认汉传大乘随缘不变、不变随缘的说法了。因为,“法性本来寂静”为不变,虽本寂静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差别,十二因缘染净因果不虚,是随缘。不变随缘、随缘不变义成,一心三观也成。而这些都是印顺法师明确表示不能同意的。

若再细寻,或三法印与一实相印之区别仍可继续安立,但本文用意主要在略明三法印与一实相印之根本区别,也就是借此文,再一次明大小乘根本知见的差异:一个涉及中道(大乘),一个不涉中道,停在偏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