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破“佛海明慧”滥说(20210521)
【居士】有人留言:“这是‘佛海明慧’师父讲座音频(《21-05-19-分别持戒》),里面提到了贤佳法师,请帮忙转发给法师听听。他出家二十三年了,是浙江佛学院研究生讲师,读过两个佛学院的研究生,精通英文、巴利文。贤佳法师请他帮忙看过资料。他是信早期佛法的,南传上座部声闻律都看过。”
您认识这位明慧法师么?
【贤佳】没有直接接触,但知道他反大乘,批评汉传教法很“彻底”(不只是批评汉传教界滥行,更着重批评汉传教法)。我曾略批评过的文章内容,可看《关于南北传教法的交流讨论之五·(二)》(https://www.zhengxinfofa.org/3085.html)。
留言说“贤佳法师请他帮忙看过资料”,我是曾请人将《由南传教法论知恩报恩》(https://www.zhengxinfofa.org/3049.html)通过微信留言发给他,请他看有何偏差问题,他没有回辩。
他这讲座(《21-05-19-分别持戒》)内容多自相矛盾、含糊滥说。
例如他一方面说戒律只能佛制定,另一方面说戒律要适应各个地方作调整,更进一步说遵守当地规矩即是持戒,却又对汉传教界的“调整”很轻蔑。
他一方面说严谨持戒者会受人尊重,却又说严谨持戒者多是不懂佛法、戒律,且是没有现法乐住而做外相,意带轻蔑。
具体戒相上,他举例说比丘不能与女人同坐高铁,由此表示佛制比丘戒在中国难持。他这么说,是不知佛制戒律中比丘与女人不预约则可同道行不犯戒。如《(南传律藏)经分别·波逸提六七》说:“任何比丘,与女人共同豫约同道而行,虽一聚落之间,亦波逸提。……不豫约而往、女人豫约而比丘不豫约、违约而往、于诸事故,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N02/N02n0001_005.xml#pN02p0178a1401)
【居士】“佛海明慧”回复:
感谢贤佳法师的回复,他的文章我刚刚阅读过,我能理解他的回应。这些不同意见都是正常现象,因为大家信仰的佛教、理解的佛法、接触的佛教界现象不同,有不同观点都是正常现象。汉传佛教界里面有很多乱象,时间已经很久了,很多社会大众的认知里面,甚至都以为这些胡作非为的出家僧众的言行是一种入世修行。有贤佳法师这样引经据典逐一作出辨析,我是随喜赞叹他的这种执着认真的。
【贤佳】请帮助回复:
您在讲座中说贤佳天真、不懂戒律,何以此时说“是随喜赞叹这种执着认真的”?是认为讲座中说错了,还是另有密意?
您说“汉传佛教界里面有很多乱象”,认为是人的背法滥行问题,还是汉传经律教法的问题?我知道很多人受您的影响而强烈反汉传大乘教法,我深怀忧虑,一直想跟您作深入交流,愿听您直言论说。以下请您看是否有偏差问题:
《由南传经典论证五蕴皆空、真常唯心》https://www.zhengxinfofa.org/2999.html
《由南传教法论知恩报恩》https://www.zhengxinfofa.org/3049.html
《论汉传戒律的振兴》https://www.zhengxinfofa.org/3723.html
【居士】“佛海明慧”回复:
1.我在讲座中说贤佳法师天真可爱,意指他没有考虑到佛教界里面出家僧众从上到下的现实状态和心态,而是以书生的理想,去向这些江湖人士引经据典地讲解戒律。
2.不懂戒律,意指没有看到汉传佛教寺院里面,日常生活之中真正运用的是丛林清规,本来就不是戒律。
3.我认为大乘佛教里面,普遍都是以祖师制订的丛林清规,代替佛陀制订的比丘戒律,从而造成有戒律之名,无持戒之实的现象。
4.贤佳法师的大多数公开发出的文章,我都认真阅读过,只是认为属于汉传大乘佛教观点,我不认同,但是能够理解和尊重。
【贤佳】请帮助回复:
一位居士听了您讲座的内容,与我交流讨论如下,请您看有什么偏差问题:
{〖居士〗昨天*给我听了一段录音(《21-05-19-分别持戒》),里面一位法师讲戒律,我不是很认可。他还特地提到您劝谏的那位明心法师,在他看来打球也没什么嘛,而且他的意思是,戒律虽是佛一人可制,但随着时代变迁和地缘改变而可以变改,不知道这种看法是哪部经典里允许的?难道佛陀制戒时没有考虑到时代和地缘关系吗?不过,他说现在出家众给居士授八关斋,居士过午不食,法师自己却吃晚餐,这是事实。那就更加要严持戒律呀,怎么能随便“开缘”呢?还提到*著名戒律道场每年都有自杀的,还有同性恋,这我听说过,但这种现象不能归咎于戒律呀,恰恰就是没有严持戒律才产生的问题。严持戒律怎么会搞同性恋呢?怎么会自杀呢?包括养猫养狗,也是无聊呀!如果严持戒律,心地清净,怎么可能做这些违背戒律的事情呢?还说您太天真。像他们那种很老道的、城府很深的当然不会出面举报、揭批了。
另外请教,他提到汉传寺院早晚课的唱诵是否属于歌舞范畴?
〖贤佳〗随喜深思!佛教经律允许梵呗(赞呗、经呗),未说梵呗只能是出自印度的。汉传寺院早晚课的唱诵可算辅助修道的梵呗,不算戒律禁止的歌舞。
如《贤愚经》说:“时祇洹中,有一比丘,形极痤陋,音声异妙,振声高呗,音极和畅,军众倾耳,无有厌足,象马竖耳,住不肯行。”(卷第十一)(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T04/T04n0202_011.xml#pT04p0424b1005)
《出曜经》说:“昔王波斯匿集四种兵,夜非人时出城游行。时有一比丘名罗婆那拔提,寂然闲静,呗声清彻,令四种兵莫不闻者。”(卷第二十一)(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T04/T04n0212_021.xml#pT04p0721c1401)
《摩诃僧祇律》说:“此比丘尼有好清声,善能赞呗,有优婆塞请去,呗已心大欢喜,即施与大张好㲲。……是时诸人家家请呗,闻欢喜已大得利养。诸比丘尼各生嫉心,便作是言:‘此妖艳歌颂,惑乱众心。’诸比丘尼以是因缘往白世尊,佛言:‘唤是比丘尼来。’来已问言:‘汝实作世间歌颂耶?’答言:‘我不知世间歌颂。’佛言:‘是比丘尼非世间歌颂。过去世时有波罗奈城,王名吉利,有七女,一名沙门,二名沙门友,三名比丘尼,四名比丘尼婢,五名达摩支,六名须达摩,七名僧婢,于迦叶佛前发愿(如《七女经》中广说)。’”(卷第三十六)(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T22/T22n1425_036.xml#pT22p0518c2601)
《十诵律》说:“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云何名比丘,自往观听伎乐歌舞?’如是呵已,语诸比丘:‘从今比丘不应往观听伎乐歌舞。往观者,突吉罗(注:小罪)。’又六群比丘自歌,诸居士呵责言:‘诸沙门释子自言“善好有德”,歌如白衣。’是中有比丘少欲知足行头陀,闻是事心不喜,是事白佛。佛语诸比丘:‘从今不应歌。歌者,突吉罗。歌有五过失:自心贪着,令他贪着,独处多起觉观,常为贪欲覆心,诸居士闻作是言:“诸沙门释子亦歌,如我等无异。”复有五过失:自心贪着;令他起贪着;独处多起觉观;常为贪欲覆心;诸年少比丘闻亦随学,随学已常起贪欲心便反戒。’有比丘名跋提,于呗中第一,是比丘声好,白佛言:‘世尊!愿听我作声呗。’佛言:‘听汝作声呗。呗有五利益:身体不疲,不忘所忆,心不疲劳,声音不坏,语言易解。复有五利:身不疲极,不忘所忆,心不懈惓,声音不坏,诸天闻呗声心则欢喜。’”(卷第三十七)(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T23/T23n1435_037.xml#pT23p0269c1515)
《五分律》说:“夜说法经呗,不知谁应作,佛言:‘应差能者。’诸比丘以小病辞,不肯说法经呗,佛言:‘不应以小病辞说法经呗。’”(卷第二十六)(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T22/T22n1421_026.xml#pT22p0176b2416)
《四分律》说:“时诸比丘欲歌咏声说法,佛言:‘听。’时有一比丘,去世尊不远,极过差歌咏声说法,佛闻已即告此比丘:‘汝莫如是说法,汝当如如来处中说法,勿与凡世人同。欲说法者,当如舍利弗、目犍连平等说法,勿与凡世人同说法。诸比丘!若过差歌咏声说法,有五过失。何等五?若比丘过差歌咏声说法,便自生贪着爱乐音声,是谓第一过失。复次,若比丘过差歌咏声说法,其有闻者生贪着爱乐其声,是谓比丘第二过失。复次,若比丘过差歌咏声说法,其有闻者令其习学,是谓比丘第三过失。复次,比丘过差歌咏声说法,诸长者闻皆共讥嫌言“我等所习歌咏声,比丘亦如是说法”,便生慢心不恭敬,是谓比丘第四过失。复次,若比丘过差歌咏声说法,若在寂静之处思惟,缘忆音声以乱禅定,是谓比丘第五过失。’”(卷第三十五)(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T22/T22n1428_035.xml#pT22p0816c2902)
《法苑珠林·呗赞篇》说:“寻西方之有呗,犹东国之有赞。赞者,从文以结音,呗者短偈以流颂,比其事义,名异实同。是故经言‘以微妙音声歌赞于佛德’,斯之谓也。昔释尊入定,琴歌震于石室,提婆飏呗,清响激于净居,觉世至音,固无得而称矣。至于末代,修习极有明验,是以陈思精想,感鱼山之梵唱;帛桥誓愿,通大士之妙音;药练勤行,受法韵于幽祇;文宣励诚,发梦响于斋室。并能写气天宫,摹声净刹,抑扬词契,吐纳节文,斯亦神应之显征,学者之明范也。……然此梵呗,文词未审,依如西方,出何典诰?答:但圣开作呗,依经赞偈,取用无妨。然关内、关外,吴蜀呗词,各随所好,呗赞多种,但汉梵既殊,音韵不可互用。至于宋朝,有康僧会法师,本康居国人,博学辩才,译出经典,又善梵音,传泥洹呗,声制哀雅,擅美于世,音声之学咸取则焉。又昔晋时有道安法师,集制三科,上经、上讲、布萨等。先贤立制不坠于地,天下法则人皆习行。又至魏时,陈思王曹植,字子建,魏武帝第四子也,幼含珪璋,十岁属文,下笔便成,初不改字,世间术艺无不毕善,邯郸淳于见而骇服,称为天人。植每读佛经辄流连嗟玩,以为至道之宗极也,遂制转赞七声升降曲折之响,世人讽诵咸宪章焉。尝游鱼山,忽闻空中梵天之响,清雅哀婉,其声动心,独听良久而侍御皆闻,植深感神理,弥寤法应,乃摹其声节,写为梵呗,纂文制音,传为后式。梵声显世,始于此焉。其所传呗,凡有六契。”(卷第三十六)(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T53/T53n2122_036.xml#pT53p0574c1501)
《大宋僧史略·赞呗之由》说:“或曰:梵呗之声,此何益也?通曰:一者佛道法乐也。此音韵虽哀不伤,虽乐不淫,折中中和,故为法乐也。二者诸天鬼神闻皆欢喜故。三者诸佛常法,十方刹土何莫由斯乐也。”(卷中)(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T54/T54n2126_002.xml#pT54p0242b0301)
《沙弥十戒威仪录要》(蕅益大师)说:“不歌舞倡伎、不往观听:唱曲吟诗名之为歌,掉臂踯足名之为舞,吹箫、弹琴、双陆、围棋、掷骰、博钱、医卜、星相、投壶、射箭、驰马、试剑等并名倡伎,非出家人所应为也。供佛宜使人作乐,不宜自作。赞佛宜梵呗,不宜用歌曲音声。”(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X60/X60n1121_001.xml#pX60p0435a2301)}
【居士】“佛海明慧”回复:
刚刚仔细阅读完,但是我不想接着回复了,因为可能是大家不同的听力和理解的问题导致的关注点不同。例如,我在讲座中的语言内容,已经清楚地表达出:对于汉传佛教界的出家人,明心和尚的打篮球这些活动,相对来说,其实已经是比较有良心的出家小混混的日常生活娱乐方式了,而真正影响和伤害佛教的那些名山古刹的中上层僧官们,根本就不会,也不屑于去玩这种套路。一位义学法师,如果热衷于引经据典地批评这些小混混,实在是小题大做了。
从年龄、知识和经历来说,贤佳法师应当清楚汉传佛教界里面的真正问题所在,恰恰就是用皇帝宫庭里面的上朝仪式和宫庭制度,全面取代印度僧团戒律的结果。如果真想振兴汉传佛教,这是必须面对的关键问题,因为这种宫庭生活方式和管理模式,才是奴性教育的根源所在。其他的,都是次要事情。
我的态度和观点已经表明,相信你和贤佳法师都能理解,其他的我就不再多说了,因为大家对于汉传佛教流弊的认知上,确实存在着差距,目前只能是各人沿着各自信受奉行的佛法去努力发声。最后,说实话,我是真心希望汉传佛教界里面有这样的一位或者多位天真、可爱又喜欢引经据典的贤佳法师出现和经常发声的。
你可以把我的发言转发给他们,我相信他们能理解我的文字或语言内容的。
【贤佳】请帮助回复:
您说“汉传佛教界里面的真正问题所在,恰恰就是用皇帝宫庭里面的上朝仪式和宫庭制度,全面取代印度僧团戒律”,“用皇帝宫庭里面的上朝仪式和宫庭制度”取代了哪条戒律?我通阅过南北传律藏,没印象有禁止这个的戒律,望您具体指教。至于僧官等级,南传僧团也有。
我随缘随力揭批了一些“中上层僧官”,可参看《论是否应举治、揭批学诚》(https://www.zhengxinfofa.org/3638.html)、《揭露汉喇嘛:山西省佛协会长、五台山竹林寺住持妙江法师》(https://www.zhengxinfofa.org/1952.html)、《揭露汉喇嘛:陕西法门寺掌门、佛学院院长宽严法师》(https://www.zhengxinfofa.org/1896.html)、《揭露汉喇嘛:四川省佛协副会长、中江白塔寺方丈海空法师》(https://www.zhengxinfofa.org/1920.html)、《揭批崇扬藏密的重庆佛学院院长道坚法师》(https://www.zhengxinfofa.org/1769.html)等等。《论僧人威仪并劝谏温州普安寺释明心》(https://www.zhengxinfofa.org/3721.html)也顺带点批了温州市佛协会长和浙江省佛协会长。不知您揭批了哪位“中上层僧官”?如果您手头有材料,可提供给我参考。
奴性教育,有些南传僧团也有,因缘是多方面的,也是我特别揭批的。可参看《论僧团民主》(https://www.zhengxinfofa.org/3613.html)、《辨破神化、奴化教育》(https://www.zhengxinfofa.org/3631.html)。
这些都不是根本,根本还在于对戒律的重视、理解和实行。可参看《论持戒的意义》(https://www.zhengxinfofa.org/783.html)、《论轻视小戒的过患》(https://www.zhengxinfofa.org/3696.html)、《论学戒、持戒之二》(https://www.zhengxinfofa.org/3688.html)、《论汉传戒律的振兴》(https://www.zhengxinfofa.org/3723.html)。
《论僧人威仪并劝谏温州普安寺释明心》意趣不在揭批释明心打篮球,而是借此人事广说僧人威仪(所以广引经律),提请广大僧俗了解、重视,以后能有所警觉、监督、规避。您说的“上朝仪式和宫庭制度”,也属于“威仪”,但非戒律禁止。
您看我所说是否如实、合理?
Comments are closed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