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破对《法华经》等大乘经的诽谤

辨破对《法华经》等大乘经的诽谤(20230503)

(一)

法师甲】(20230424)1991年暑假,傅伟勋教授教我们法华思想,我花了一星期把《法华经》看完。

J师父说:若有人要杀你,《法华经》说“念彼观音力,刀寻断断坏”,赶快逃命,否则会没命。

唐朝法琳的故事亦然,法琳骂唐太宗是阴山贱种,唐太宗给他七天的时间念观音圣号,看观音会不会救他。七天后,法琳说:“我没念观音圣号,但念陛下。”因为法琳的命操在唐太宗的手里。没有智慧、非佛说的经典,读之何益?

贤佳】法琳谄曲乏信,未念观音菩萨,岂可证明诚念观音菩萨必定无益?J无有信心,亦未诚心验证,其说岂可凭信?这些事例不能证实观音菩萨灵感,也不能证伪。如同世俗科研不能证实天神、饿鬼的存在,但岂能由此断定不存在?附件《新编观音灵感录(白话)》(https://wwra.lanzouf.com/izq9r0tvq19c供参考。

您说“没有智慧、非佛说的经典,读之何益”,是指《法华经》吧?阿含经说判断佛经真伪应依“四大教法”,您能依“四大教法”证伪《法华经》吗?

法师甲】《法华经》是公元三世纪编造的,天津南开大学哲学系的隋勇教授看了第一品就看不下去。因为《法华经》是天台宗开宗立派的经典,所以隋勇教授怀疑自己智慧有问题,又再看一遍,还是看不下去,因为经中充满怪力乱神。

1990年,我选修冉云华教授的《中国佛教史》,除了要写论文,还要上台报告,我的论文题目是写道宣《续高僧传》“护法篇”中的法琳。

法琳在《辨正论》中,骂唐太宗是阴山贱种。法琳(572~640),据《续高僧传》载,师自幼出家,博研儒释百家之学,特精三论。时太史傅奕奏策十一条请罢佛法,师乃上书辩其非,以《破邪论》与之辩难,傅奕理屈而无以对,帝始稍息废佛之事。后为对抗李仲卿等之排佛论,又著《辩正论》,大挫其邪论。贞观年中,奉敕住于龙田寺,并参任译经之笔受。十三年(639)冬,受道士秦世英之谗而下狱,后敕徙益部僧寺,行至百牢关菩提寺时因疾而终,享年六十九。道俗恸哭,葬于东山。著有诗赋、赞颂、碑志、记传、三教系谱及大乘教法等三十余卷。时人彦琮作有师之别传三卷,详述其护法事迹。〔《广弘明集》卷十一、《唐护法沙门法琳别传》三卷、《大唐内典录》卷五、《开元释教录》卷八和卷十三、《旧唐书本纪》第一、《旧唐书列传》第二十九〕

贤佳】“《法华经》是公元三世纪编造的”,有什么可靠的有效凭据这么定说?是谁有神通看见公元三世纪谁编造的吗?

“因为经中充满怪力乱神”,阿含经讲了很多佛和阿罗汉神通故事,还讲很多天神、饿鬼,也可说“充满怪力乱神”吧?由此可判定阿含经无智、非佛说吗?

“法琳在《辨正论》中,骂唐太宗是阴山贱种”,这是恶口,违犯戒律,岂有正信?后又说“但念陛下”,前贱后敬,岂非谄曲?即使不信观世音菩萨,岂可不依佛所教导能除怖畏的“六念法”而念佛?虽有言辩,但乏信、谄曲,尚且不如诚意正心、威武不屈的儒家君子,岂可凭信?或者这个故事就是讹传,不可凭据。

再问一遍:您能依阿含经所说“四大教法”证伪《法华经》吗?

若不能,请勿粗率否定《法华经》。否则岂是理智?岂无罪业?

附件文稿《论君子固穷与三宝感应·附:诵〈普门品〉和观世音菩萨圣号的新近感应“奇迹”》(https://www.zhengxinfofa.org/9404.html),是与我业缘很近的虔诚老居士所说,真实可信,供您参考。

法师甲】(1)中国高僧撰写的“佛经”,其中很多被广泛传播/隋勇

佛教需要和中国文化的不断融合才能得以传播和发展,在千年的融合过程,出现大量中国高僧撰写的“佛经”,其中很多被广泛传播。例如《地藏经》和《楞严经》(《地藏经》疑点更多,而且宋代以前藏经没有录入过)。虽然《楞严百伪》,但也抹不去《楞严经》哲学性、文学性的精彩。

早期佛教在印度是相当开放的,可以发表和认同各种不同的观点。玄奘法师留学的那烂陀寺是著名的唯识学府,但里面也有教师大讲特讲中观学。这些中观学的师生并没有被讲唯识的老师轰出去,而是共荣共存。大乘佛教和原始佛教互相认同,是佛教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2)只有原始佛教是纯正的佛教/隋勇

末学也很认同原始佛教,只有原始佛教是纯正的佛教,是悉达多太子成为释迦牟尼佛后证悟的精神内容集合。

北传(大乘)佛教是有强烈的玄学色彩的,可以说是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结合的产物。如果没有玄学特色,佛教很难在中国生根发芽。

西藏佛教也是当时西藏地区本土宗教和印度大乘佛教末期(第三期)密教以及印度教相结合的产物(西藏佛教有些特质已经违背了佛教的根本思想)。

所以单单从教理和历史考证的基础上出发,只有原始佛教真实,大乘佛教和西藏佛教已经脱离了释迦牟尼佛的精神实质。

贤佳】(20230425)(1)“《地藏经》疑点更多”,既然是疑点,岂可定论是伪?法律上“疑罪从无”,此文却疑罪从有,岂是理智?《地藏经》有哪些疑点?您提出来看看,我作辨析。

《楞严经》的真伪辨析,可参看附件文稿《破依“三法印”误破〈楞严经〉》(https://www.zhengxinfofa.org/1578.html)、《论〈楞严经〉的真伪》(https://www.zhengxinfofa.org/8754.html)、《论〈楞严经〉的真伪之二》(https://www.zhengxinfofa.org/8785.html)、《辨破〈楞严伪经——阿含经VS伪大乘经〉》(https://www.zhengxinfofa.org/9356.html)。

(2)《华严经》是最原始的佛经,因为是释迦牟尼佛最初成道时上天宫对大机说的,是释迦牟尼佛圆满证悟精神的集中展示。然后释迦牟尼佛才去鹿野苑对小机众生降低层次讲阿含经。可参看附件文稿《辨破“大乘非佛说”之四》(https://www.zhengxinfofa.org/9170.html)。

古印度佛教有很强的婆罗门教色彩吧?如业果、轮回、涅槃、阿罗汉、佛等概念都在释迦牟尼佛降生前就存在于古印度婆罗门教中。汉传大乘教法吸收汉地玄学文化以及儒家文化,以便格义解经、传扬佛法,有何不可?根本岂违佛教精神?可参看附件文稿《论佛教与外道》(https://www.zhengxinfofa.org/9362.html)、《论净土法门之二》(https://www.zhengxinfofa.org/8788.html)。

“西藏佛教”主体是附佛外道邪法,如其基础核心的“四皈依”依师法、“男女双修法”、三昧耶戒等都是邪法,不能算“佛教”,宜称“喇嘛教”或“西藏密教”(简称“藏密”)。可参看附件文稿《从“上师戒”看藏密根本非佛教》(https://www.zhengxinfofa.org/2348.html)、《论藏密祖师和教法》(https://www.zhengxinfofa.org/3790.html)。

从教理上,汉传大乘教法哪一点脱离了释迦牟尼佛的精神实质?您说说看。

您分享文说“只有原始佛教真实,大乘佛教和西藏佛教已经脱离了释迦牟尼佛的精神实质”,这即是说“大乘佛教”实质不是佛教,而是附佛外道吧?而前文说“大乘佛教和原始佛教互相认同,是佛教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实际众多言论从根本否定“大乘佛教”。诚正何在?如此曲心,如何能认识、把握释迦牟尼佛的精神实质?

法师甲】我是李炳南老师的学生。1979年,李老师教我大二的《诗选》,时年91岁。我是2010年翻译《何来有我——佛教禅修指南》时,读到书中的附录《布咤婆罗经》,我校对了四遍才看懂,才回归佛陀的本怀。

2003年12月初,我陪家母去佛光山打佛七,当了一星期的哑巴,因为心肺功能极差,我没有力气念佛,所以不可能往生净土。

能找到真正的佛教,是非常不容易的,除非专研巴利经典,或在泰国、缅甸出家或禅修,或大量阅读南传佛教大师的著作,否则到死也出不来。请看曾银湖的《出大乘记》。

贤佳】“心肺功能极差,我没有力气念佛,所以不可能往生净土”,这是误解。往生净土重在信愿,并非必须打“佛七”持名念佛。若持名念佛,默念也可以。

如《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复宗灵法师书》说:“凡有心者,皆堪作佛,何得谓盲聋喑哑不得往生?佛说八难中有盲聋喑哑,谓其难以入道而已。果能专精念佛,虽聋子不能听经及善知识开示,瞎子不能看经,究有何碍?喑者无声,哑者不会说话,但能心中默念,亦可现生亲得念佛三昧,临终直登九品。何可云此等人不得往生?此等人不认真念佛,则不得往生,非此等人虽念佛亦不得往生也。至于残废缺手缺脚者,与此盲聋喑哑者同。……汝作上项邪说,害人无量,切须知之。且心中信根、愿根不具,不能往生,不是身体有不具者不能往生也。”

您和隋勇教授、曾银湖居士对大乘教法有大误解,虽然信学阿含经、南传教法很好,但“深刻”诽谤大乘教法的罪业岂易消除?何况还广宣诽谤之说误导众人,自堕堕人,岂不可悲?

我们的交流内容请您转请隋勇教授、曾银湖居士辩驳,或者将他们的联系方式告诉我(我直接请教),不知是否方便?

 

(二)

贤佳】(20230428)久闻您对阿含经、南传教法的精研和对大乘教法的破斥,附件文稿《辨破对〈法华经〉等大乘经的诽谤》(如上)请您看有什么偏差问题,愿得您的指教!

居士乙】不敢!请参考附件看看(《佛梵杂糅的大乘经论之(7)〈妙法莲华经〉》https://wwra.lanzouf.com/iAA5s0u5aquh)。

贤佳】感谢分享!文中说“《妙法莲华经》约于公元60年间(法灭百年),由大乘造经师所编撰完成”,有什么可靠的有效凭据这么定说?

文中所说教义问题较多,都是浅狭误解。一一辨析琐碎冗长,请您提出一两个您认为最硬性的问题,我作辨析。

居士乙】回复(https://wwra.lanzouf.com/iQ0DJ0u5b6ve)。

贤佳】随文辨答如下,请您再指教:

1.{这是台湾某法师的看法:“J师父说:若有人要杀你,《法华经》说‘念彼观音力,刀寻断断坏’,赶快逃命,否则会没命。唐朝法琳的故事亦然,法琳骂唐太宗是阴山贱种,唐太宗给他七天的时间念观音圣号,看观音会不会救他。七天后,法琳说:‘我没念观音圣号,但念陛下。’因为法琳的命操在唐太宗的手里。没有智慧、非佛说的经典,读之何益?”}

——答:此法师的看法我已在先前分享给您的文稿《辨破对〈法华经〉等大乘经的诽谤》中辩驳,您看辩驳有何不当?

2.{请问法师相信下列经文吗?这么一部充满争议的宗教文创作品,为何能赢得塔寺供养族群,乃至今日大乘人士的热爱呢?答案很简单,因为人生一切生、老、病、死的苦难,疾病、冤仇、恐惧等种种痛苦,都可以在这部经里得到简易的解决方法。例如:(1)〈药王菩萨本事品〉第23:“此《法华经》亦复如是,能令众生离一切苦、一切病痛,能解一切生死之缚…….若人有病,得闻是经,病即消灭,不老不死。”(2)〈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第25:“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3)若有持是观世音菩萨名者,设入大火,火不能烧,由是菩萨威神力故。(4)若为大水所漂,称其名号,即得浅处。(5)若有百千万亿众生,为求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珊瑚、琥珀、真珠等宝,入于大海,假使黑风吹其船舫飘堕罗刹鬼国,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人等皆得解脱罗刹之难。(6)若复有人临当被害,称观世音菩萨名者,彼所执刀杖寻段段坏,而得解脱。(7)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夜叉、罗刹欲来恼人,闻其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恶鬼尚不能以恶眼视之,况复加害。(8)设复有人,若有罪,若无罪,杻械枷锁检系其身,称观世音菩萨名者,皆悉断坏,即得解脱。(9)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怨贼,有一商主将诸商人,赍持重宝经过险路……一心称观世音菩萨名号,当得解脱。(10)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11)若多瞋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瞋。(12)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痴。(13)若有女人设欲求男,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设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14)假使兴害意,推落大火坑,念彼观音力,火坑变成池。………看吧!连求取财富、生男育女全都包了,即使贪、瞋、痴等根本大烦恼也都可以轻易地脱离,这对于充满苦难、烦恼的人间不啻是伟大的救星。尤其是它的方法超简单的,只要诵念“观世音菩萨”或《法华经》就可以离苦了,完全不再需要佛陀所教导的灭苦之道——八圣道了,不必再持守什么五、八、十、 227、311条戒律,也不需要修习什么四禅八定,更不需要再修什么毗婆舍那的内明智慧就可以离苦了!这么殊胜的经典,即使“一字一拜”都远比修习八圣道要来得简单、容易多了。}

——答:(1)这是由浅通深之说,“得闻是经”,依法修行,能够成佛,自然能够“病即消灭,不老不死”。

(2)~(14)这样的例证很多,可参看我先前分享的文稿中带有的文稿《新编观音灵感录(白话)》(https://wwra.lanzouf.com/izq9r0tvq19c)、《论君子固穷与三宝感应·附:诵〈普门品〉和观世音菩萨圣号的新近感应“奇迹”》(https://www.zhengxinfofa.org/9404.html)。

文说“离欲”“离瞋”“离痴”,是调伏,并非彻断。如同阿含经说不净观对治贪欲、慈悲观对治嗔恚等,也是调伏,而非彻断。不必由此否定其他修行方法,何况有不同的根性机缘。

“它的方法超简单”,形式简单,净心诚恳相应则不容易,如同数息观也形式简单,相应不易。例如那位台湾法师说的法琳、J就不相应于念观音菩萨。

3.{但是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为了报答浩瀚的佛恩,《妙法莲华经》〈药王菩萨本事品〉第23提出了“烧身供佛”的报恩方法:先长期服用各种香料——服诸香,栴檀、薰陆、兜楼婆、毕力迦、沉水、胶香,又饮瞻卜诸花香油,满千二百岁已。自焚前先涂油裹身再灌油——香油涂身,于日月净明德佛前,以天宝衣而自缠身,灌诸香油。以神通力愿而自燃身——光明遍照八十亿恒河沙世界(比亿万个太阳更明亮)。更不可思议的是,大乘诸佛居然接受并赞叹这样的烧身供养,经文如下:“其中诸佛同时赞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是名第一之施,于诸施中最尊、最上,以法供养诸如来故。’”这样悲壮惨烈的“自焚供佛”,竟让华僧头上烧烫戒疤、炙臂和燃指供佛都相形失色了!连浙江普陀山都竖起了“禁止舍身燃指”的免战石碑。本品经文中曾提到“以神通力愿而自燃身”,但一个真正具足六神通的阿罗汉,可以“上身出火,下身出水”,也可以“上身出水,下身出火”,哪里还需要长年服食“香料”,还要“涂油、裹身、灌油”才能烧身呢?看来大乘造经者虽然把“腾云驾雾、放光震动”的情节描述得天花乱坠,其实还是缺乏对神通的基本知识。}

——答:这是已破身执的法身菩萨所做“法供养”,非凡夫僧俗宜于滥效。如明朝莲池法师《往生集》说:“烧身烧臂,大乘经中屡开,然此得忍大士所为,非初心境界也。求西方者,当学钦公之习禅礼佛,不必效其燃臂。若能用燃臂之精虔勇猛,以治其恶习,则所燃亦多矣。古云‘善学柳下惠’,不其然欤!”(卷第一)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T51/T51n2072_001.xml#pT51p0130c1201

菩萨已破身执,对众演示燃身供养,所以长年服食“香料”,还“涂油、裹身、灌油”等,以顺俗法,并能长燃供养。如果个人燃身入灭,自然不必长年服食“香料”等。

4.{除了“烧身供佛”之外,《妙法莲华经》还有“斯德哥尔摩症候群”,竟把叛佛、害佛的提婆达多奉为“善知识”“未来佛”!大家都知道,原始经律上明白地记载着:提婆达多坚持“素食主义”等五项苦行,他不惜率领五百比丘叛离僧团,造成严重的破僧坏法事件,更以“落石”“醉象”等谋害佛陀,乃至身坏命终堕入大地狱中。《妙法莲华经》〈提婆达多品第12〉却这么说:佛告诸比丘:“……由提婆达多善知识故,令我具足六波罗蜜、慈悲喜舍、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紫磨金色、十力、四无所畏、四摄法、十八不共、神通道力,成等正觉,广度众生,皆因提婆达多善知识故。”}

——答:佛世的六师外道、提婆达多都是大菩萨示现的,树立反面典型,衬助释迦牟尼佛立教弘化。阿含经说转轮圣王没有怨怼,四方自然臣伏,而释迦牟尼佛福德远胜转轮圣王,岂会真有六师外道、提婆达多等怨怼?另外可看南传的《本生经》,提婆达多多生多世与释迦牟尼菩萨作对,常严重害释迦牟尼菩萨,而自身还多为国王、王子、仙人等,如此“恶人”怎有如此福报?

居士乙】(20230429)谢谢法师!那就没什么好谈了!

贤佳】何以说“没什么好谈了”?这是涉及自身业行和佛教弘扬的重要近切问题,值得深入明辨。您不认可大乘教法就明确批评,直心直言是可贵的,胜过印顺导师体系的曲诈,我很乐意与您交流讨论。

我也信重阿含经、南传经律,这是我们交流讨论的深固基础。如果我说的有违背阿含经、南传经律,特别欢迎明确指出!

我是无明凡夫,曾被藏密教法蒙蔽十多年,近年醒觉后尽力以经为则、以戒为师,广阅南北传经律论,明确藏密教法主体是附佛外道邪法,还发现南传教界、汉传教界流行知见似乎也有一些偏差问题,不忍颟顸,于是随力辨析,多方请教,特别希望有人能深入讨论这些公众的教法问题,一方面明辨教法正曲是非,另一方面明识我可能的偏差认识以免我自以为是地走入歧途。是我深盼!

如《(南传)增支部经典·四集·(一)班达迦玛品》说:“成就四种法之愚者、昏昧不善之人,〔刻意〕保护于损伤,失坏自己,是为有罪,是智者所呵毁,又将生多非福。四种法为何?不予细察,不加明究,于不该赞叹之人漫加赞誉;不细察、不明究,而诋毁应予赞叹之人;不细察、不明究,对于不应信任之事物竟予信任;不细察,不明究,对于应予信任之事物竟然不予信任。……成就四法之智者、贤明之善人,保护不损伤,不失坏自己,庶几无罪,不为智者所呵毁,又能生多福。四种法为何?细察、明究,不应赞誉之人不予赞叹;细察、明究,赞叹应所赞誉;细察、明究,不应信任之事物不予信任;细察、明究,应予信任之事物予以信任。”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N20/N20n0007_004.xml#pN20p0004a0701

附件文稿《辨破对阿含经的误解及对大乘的诽谤》(https://www.zhengxinfofa.org/9428.html)、《深破印顺法师滥说》(https://www.zhengxinfofa.org/9436.html供阅,也请您看有什么偏差问题。

 

(三)

法师甲】(20230502)僧众必读:《杂阿含经》与初期大乘思想/显如法师

《阿含经》向来被中国佛教祖师们判为小乘教的经典,而一直不受中国佛教徒的重视。由于近代各国学者的研究,发现《阿含经》原来不是小乘经典,而是现存最接近原始的佛陀教说的典籍,是探究佛陀根本思想所不可缺少的教材,也是理解佛陀所宣说的佛法的特质如何在历史的流变当中逐渐丧失其本来面目,所必要时时回顾的第一手资料。

佛灭于公元前387年左右。公元前300年左右,教团分裂成上座部与大众部,此后又各自分裂成许多部派。公元前200年左右,“菩萨”一词开始出现在佛教界,用来指未成佛以前的世尊及其过去生。

公元前后,“发菩提心,修菩萨行,求成无上菩提”的菩萨行者,在印度佛教界出现大乘、小乘与大乘非佛说之诤,就在这时候发生。中国佛教惯用的“大乘、小乘”,就是那时候延续下来的,大乘经典也是大约从那时起陆续编纂“出书”。

古代的中国佛教大德由于交通不便、信息不足的限制,无法了解印度佛教经典的成立渊源,难免局限于当时流行在印度的大乘思想风潮之下,以为大乘经典就是佛在世说法的记录,佛在世就说了大小乘法门。事实不然,近代学者的看法,对于接受中国祖师传统教说的佛教徒,可以说是相当难以适应。

……从《杂阿含经》的原始部分,可以看出早期佛法的特点,简要的说,就是修八正道等菩提分,如实知见身心(蕴、处、界等)的无常、苦、无我,实现离执解脱的目标;也就是四圣谛——苦、集、灭、道的如实知、证;也就是缘起正见的闻、思、修、证。解脱了生老病死、忧悲苦恼的圣者,如实知见: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释迦牟尼经历了这些道迹而达到解脱,他也教导当时的弟子如是修、如是证。究竟解脱的圣者同称为阿罗汉。佛灭后,由于对佛陀的怀念,“世间情深”,“不能满足于人间(已涅槃)的佛陀”,理想的佛陀观取代了人间的佛陀。佛陀被想象成寿命无量、无所不在、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模样。许多有教化意义的印度先贤事迹和动物故事被传说为释尊的前生。这种集所有荣耀于一身的看法,只是宗教信徒主观意愿投射而成的。这些传说既无法验证,又是冠上“佛说”的大帽子,一般信徒是宁可信其有的。佛陀胜过阿罗汉的看法也逐渐产生,最后认为佛陀的智慧、福德是无上圆满的,配合了那些前生的故事,圆满的智慧、福德要经过长时劫的修行才能成就的看法也就顺理成章了。公元前200年左右,“菩萨”一词通用于佛教界,指未成佛的世尊以及他的前生,修菩萨道成就理想的佛的思想在佛教界中蕴酿。

早期的原始“佛法”,缘起是最普遍的法则,“如实知缘起的法住智是修道的必要历程,决不能离世间的如实知而得涅槃的”。但大乘者所修的却是不二法门:“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切法不可得”、“一切法本不生”、“不一不异”、“生死即涅槃”、“烦恼即菩提”。这些修道理论,看不出和早期的佛法——缘起、因果、善恶、凡夫圣人等观念有什么脉络关联。按照这些大乘的“深观”,连行菩萨道度众生也大可不必,因为烦恼即菩提、凡夫即圣人。即使说“迷即生死,悟即涅槃”,也是有迷悟之别,迷、悟的含义是不一样的,不可能不一不异、一即一切。这样的理论和早期的佛法无关,这样的境界太高深,只有进入某些禅定的浑沌状态才有可能,一般人是无法理会的,即使由于它是“佛说”而信受奉行,也难以成就。

……如印顺法师所说“佛教圣典的原始部分,有时、有地、有人、有事,充满现实感。离佛的时代渐远,圣典的现实性渐淡,而理想的成分渐浓”(《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876页)。

笔者认为能够否定“佛经是佛亲口所说的记录”,肯定“经典,尤其是大乘兴起以后的经典,代表各时代各学派的佛教见解”,可以说理解佛法的第一步。

贤佳】此文多有推测之说,将“可能”说为“就是”,并非严谨。且多误解阿含经和大乘教义,偏见滥说。

如文说:“佛灭后,由于对佛陀的怀念,‘世间情深’,‘不能满足于人间(已涅槃)的佛陀’,理想的佛陀观取代了人间的佛陀。佛陀被想象成寿命无量、无所不在、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模样。”

而南传教界公认的阿罗汉阿姜曼尊者的传记《阿姜曼正传》(阿姜摩诃布瓦著)中说:“阿姜曼证得解脱后的接下来几个夜晚,过去诸佛及其阿罗汉弟子们前来恭贺他的解脱。某晚,某一位佛陀在十万阿罗汉弟子的陪同下来看他;又隔一晚,另一尊佛带领近百万的阿罗汉弟子前来。每一晚都有不同的佛陀,带着不同数量的阿罗汉弟子们来赞叹他。……佛陀及阿罗汉会以禅相的方式现身在阿姜曼的禅定中,所以他能以这种方式去听闻他们的教导。”https://wwra.lanzouf.com/ix8bt0ujdxqh(作者阿姜摩诃布瓦也是南传教界公认的阿罗汉)

另一位南传教界公认的阿罗汉阿姜考(阿姜高)的传记《尊者阿姜高‧阿纳拉育》(阿姜摩诃布瓦著)中也说:“依照一般人的理解,佛陀和每一位声闻阿罗汉进入涅槃后,他们就消失于无形,并且对还在世间的我们不再有任何意义或关连。但法,这个目前教导我们修行的基本因缘,难道不是世尊深入探索、追寻,以供这世间了解及奉行的法吗?还有,这整体的法是如何维系的,为何它没一起消失呢?事实是,‘佛陀’与‘僧伽’都代表着纯净的心,自然能超越死亡与湮灭的极限。纯净之心的本质和相对的世俗常理并不相符,又怎会死去、被湮没或变得毫无意义?而当其本身的特性不再受限于相对的世俗,它就不会被死亡或湮灭所制约或变成毫无意义。……声闻圣弟子并无法彻底舍弃他们原有的习性,唯有佛陀才能够完全摆脱潜在的习性(nissāya),只留下良善的特质。……有些人有这样的想法,认为死后就一切皆空,什么都没了。这是严重错误的知见。佛陀与所有阿罗汉的心都已去除杂染,否则杂染也会导致他们出生及死亡,但他们的心并没有被销毁而归于空无。他们只是不再到处流浪去寻找重生之处。”https://wwra.lanzouf.com/iU9jj0uje0ed

这是基于怀念、想象而作的妄说吗?您怎么看待?

 

(四)

居士丙】(20230501)我想请问您两个小问题:

1.如果今生能证圣果,就意味着最多再有七次往返世间后即会般涅槃了。请问您希望还是不希望证圣果呢?

2.您认为佛陀教导他的出家弟子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贤佳】1.希望,但不奢望。争取往生净土,速证无生法忍而断烦恼。

2.了脱生死,成佛利生。

居士丙】谢谢回复!那我从巴利圣典的角度来说一下吧:

1.若您的希望实现了的话,就意味至多七世内您就是声闻阿罗汉了,就该般涅槃了,般涅槃就不会有成佛的可能性了。

2.了脱生死就是般涅槃吧,不再轮回了。般涅槃后也就不可能成佛了。

贤佳】这是狭见。圆教菩萨七信位、别教菩萨七住位就断尽见思烦恼,但由菩提愿、方便智摄持而不证入偏空涅槃的阿罗汉果位。

另外,阿罗汉般涅槃后,还可能被诸佛放光“唤起”而回小向大修菩萨道成佛。诸佛大慈大悲,恒常尽力给与有情究竟圆满安乐。

相关辨析可参看附件文稿《由南传经典论证佛涅槃后存在》(https://www.zhengxinfofa.org/3031.html)、《南北传论佛道》(https://www.zhengxinfofa.org/8841.html)、《辨破对阿含经的误解及对大乘的诽谤·(二)》(https://www.zhengxinfofa.org/9428.html)。

居士丙】由于所依经典不同,故无法达成共识,那就只好各自保留观点,求同存异吧!

贤佳】您可浏览我分享的文稿,我引用了很多南传经典。南传经典隐含了大乘教义,一般人忽略或浅解、误解了。其实大乘经义与南传经义相顺相摄,毫无矛盾,很多人认为的差异、矛盾其实是误解、妄立。您可细读深思,真正求同存异。

居士丙】南传经典哪里讲到世尊让弟子们成佛了呢?

贤佳】没讲,不等于否定。如同小学教材没讲微积分,不等于否定微积分,也不妨大学教材讲微积分,毫无矛盾。

南传经典广讲佛超越一切人的殊胜功德利益,还广讲释迦牟尼佛在菩萨地时的行持和功德,即是隐含导人效学。

如《(南传)增支部1集175~186经》说:“有一人的出现,有大眼的出现,有大光明的出现,有大光亮的出现,有六种无上的出现,有四种无碍解的作证,有不只一种界的贯通,有种种界的贯通,有明与解脱果的作证,有入流果的作证,有一来果的作证,有不还果的作证,有阿罗汉果的作证。哪一人呢?如来、阿罗汉、遍正觉者。”http://agama.buddhason.org/AN/AN0130.htm

《(南传)增支部4集127经/如来不可思议经第一》说:“比丘们!当菩萨具念、正知地出母胎,那时,包括天、魔、梵的世间,包括沙门、婆罗门、天、人的世代中,无量伟大的光明出现[于世间],胜过了诸天众的天威。即使在那些世界中间空无防护的、暗黑的、黑暗的黑夜的,以这些这么大神通力、这么大威力的日月而光明不领纳处,也有无量伟大的光明出现[于世间],胜过了诸天众的天威。往生那里的众生以那光明相互认知:‘先生!往生这里的其他众生确实存在。’比丘们!以如来、阿罗汉、遍正觉者的出现,这是第二个不可思议的未曾有法出现。”http://agama.buddhason.org/AN/AN0709.htm

《(南传)增支部4集95经/火葬场的燃烧木柴经》说:“现在世间中存在这四种人,哪四种呢?既非为自己利益也非为他人利益的行者,为他人利益而非为自己利益的行者,为自己利益而非为他人利益的行者,既为自己利益也为他人利益的行者。比丘们!犹如火葬场的燃烧木柴,两端已被燃烧,中间沾了粪,既不能在村落中当木材,也不能在山林中[当木材],比丘们,凡这个人既非为自己利益也非为他人利益的行者,我说这个人像这样的譬喻。比丘们!在这里,凡这位为他人利益而非为自己利益的行者,这位是这[前]二个人中比较优胜、比较胜妙者。比丘们!在这里,凡这位为自己利益而非为他人利益的行者,这位是这[前]三个人中比较优胜、比较胜妙者。凡这位既为自己利益也为他人利益的行者,这位是这四个人中最高者、最胜者、上首者、最上者、最顶尖者。比丘们!犹如从牛有牛乳,从牛乳有凝乳,从凝乳有生酥,从生酥有熟酥,从熟酥有熟酥醍醐,在那里,熟酥醍醐被说为其中之第一。同样的,比丘们!凡这位既为自己利益也为他人利益的行者,这位是这四个人中最高者、最胜者、上首者、最上者、最顶尖者。”http://agama.buddhason.org/AN/AN0677.htm

“彼亦人也,我亦人也,有为者亦若是!”不能如是思效,是不善思或志弱。如《论语》说:“回也,闻一以知十。……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如《法华经》说:“钝根乐小法,贪着于生死,于诸无量佛,不行深妙道,众苦所恼乱,为是说涅槃。我设是方便,令得入佛慧,未曾说汝等,当得成佛道。所以未曾说,说时未至故,今正是其时,决定说大乘。……佛自住大乘,如其所得法,定慧力庄严,以此度众生。自证无上道,大乘平等法,若以小乘化,乃至于一人,我则堕悭贪,此事为不可。……我以相严身,光明照世间,无量众所尊,为说实相印。舍利弗当知,我本立誓愿,欲令一切众,如我等无异。……若我遇众生,尽教以佛道,无智者错乱,迷惑不受教。我知此众生,未曾修善本,坚着于五欲,痴爱故生恼。……是故舍利弗!我为设方便,说诸尽苦道,示之以涅槃。我虽说涅槃,是亦非真灭,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我即自思维:‘若但赞佛乘,众生没在苦,不能信是法;破法不信故,坠于三恶道,我宁不说法,疾入于涅槃。寻念过去佛,所行方便力,我今所得道,亦应说三乘。’作是思维时,十方佛皆现,梵音慰谕我:‘善哉释迦文!第一之导师,得是无上法,随诸一切佛,而用方便力。我等亦皆得,最妙第一法,为诸众生类,分别说三乘。少智乐小法,不自信作佛,是故以方便,分别说诸果。虽复说三乘,但为教菩萨。’舍利弗当知!我闻圣狮子,深净微妙音,喜称南无佛。复作如是念:‘我出浊恶世,如诸佛所说,我亦随顺行。’思维是事已,即趣波罗奈。诸法寂灭相,不可以言宣,以方便力故,为五比丘说。是名转法轮,便有涅槃音,及以阿罗汉,法僧差别名。从久远劫来,赞示涅槃法,生死苦永尽,我常如是说。……当来世恶人,闻佛说一乘,迷惑不信受,破法堕恶道。有惭愧清净,志求佛道者,当为如是等,广赞一乘道。舍利弗当知!诸佛法如是,以万亿方便,随宜而说法,其不习学者,不能晓了此。汝等既已知,诸佛世之师,随宜方便事,无复诸疑惑,心生大欢喜,自知当作佛。”(卷第一)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T09/T09n0262_001.xml#lgT09p0007c1101

又如《法华经》说:“尔时舍利弗踊跃欢喜,即起合掌,瞻仰尊颜而白佛言:‘今从世尊闻此法音,心怀勇跃,得未曾有。所以者何?我昔从佛闻如是法,见诸菩萨授记作佛,而我等不豫斯事,甚自感伤,失于如来无量知见。世尊!我常独处山林树下,若坐若行,每作是念:“我等同入法性,云何如来以小乘法而见济度?是我等咎,非世尊也。所以者何?若我等待说所因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必以大乘而得度脱。然我等不解方便随宜所说,初闻佛法,遇便信受、思维取证。”世尊!我从昔来,终日竟夜每自剋责,而今从佛闻所未闻未曾有法,断诸疑悔,身意泰然,快得安稳。今日乃知真是佛子,从佛口生,从法化生,得佛法分。’尔时舍利弗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我闻是法音,得所未曾有,心怀大欢喜,疑网皆已除。昔来蒙佛教,不失于大乘,佛音甚稀有,能除众生恼,我已得漏尽,闻亦除忧恼。我处于山谷,或在林树下,若坐若经行,常思维是事,呜呼深自责:云何而自欺?我等亦佛子,同入无漏法,不能于未来,演说无上道。金色三十二,十力诸解脱,同共一法中,而不得此事。八十种妙好,十八不共法,如是等功德,而我皆已失。我独经行时,见佛在大众,名闻满十方,广饶益众生。自惟失此利,我为自欺诳。我常于日夜,每思维是事,欲以问世尊,为失为不失?我常见世尊,称赞诸菩萨,以是于日夜,筹量如此事。今闻佛音声,随宜而说法,无漏难思议,令众至道场。我本着邪见,为诸梵志师,世尊知我心,拔邪说涅槃。我悉除邪见,于空法得证,尔时心自谓,得至于灭度;而今乃自觉,非是实灭度。若得作佛时,具三十二相,天人夜叉众,龙神等恭敬,是时乃可谓,永尽灭无余。佛于大众中,说我当作佛,闻如是法音,疑悔悉已除。初闻佛所说,心中大惊疑,将非魔作佛,恼乱我心耶?佛以种种缘,譬喻巧言说,其心安如海,我闻疑网断。佛说过去世,无量灭度佛,安住方便中,亦皆说是法。现在、未来佛,其数无有量,亦以诸方便,演说如是法。如今者世尊,从生及出家,得道转法轮,亦以方便说。世尊说实道,波旬无此事,以是我定知,非是魔作佛。我堕疑网故,谓是魔所为。闻佛柔软音,深远甚微妙,演畅清净法,我心大欢喜,疑悔永已尽,安住实智中。我定当作佛,为天人所敬,转无上法轮,教化诸菩萨。’”(卷第二)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T09/T09n0262_002.xml#pT09p0010b2901

更多相关文据辨析可再详阅《南北传论佛道》,另外还可参看附件文稿《由南传教法论知恩报恩》(https://www.zhengxinfofa.org/3049.html)、《由南传教法论知恩报恩之二》(https://www.zhengxinfofa.org/3075.html)、《南北传论菩萨道》(https://www.zhengxinfofa.org/9082.html)。

居士丙】(20230502)再请问:

1.您不怕苦吗——世尊概括的八苦?

2.成为阿罗汉后,他们有伤害到任何众生吗?

贤佳】1.大乘道深广知苦、厌苦,否则不必勤求成佛,也不必利益众生。只是为了成佛利生的高远广大自他离苦目标,能忍相对暂时小苦而修道(若证得法性身时则自无苦),如同声闻人为解脱生死苦而能忍受持戒、禅修过程中的暂时小苦以修道。

如《(瑜伽)菩萨戒本》说:“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起如是见,立如是论——‘菩萨不应欣乐涅槃,应于涅槃而生厌背,于诸烦恼及随烦恼不应怖畏而求断灭,不应一向心生厌离,以诸菩萨三无数劫流转生死求大菩提’,若作此说,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何以故?如诸声闻于其涅槃欣乐亲近、于诸烦恼及随烦恼深心厌离,如是菩萨于大涅槃欣乐亲近、于诸烦恼及随烦恼深心厌离,其倍过彼百千俱胝。以诸声闻唯为一身证得义利勤修正行,菩萨普为一切有情证得义利勤修正行。是故菩萨当勤修集无杂染心,于有漏事随顺而行,成就胜出诸阿罗汉无杂染法。”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T24/T24n1501_001.xml#pT24p1112c1617

《瑜伽师地论》说:“此中菩萨于有情界,观见一百一十种苦,于诸有情修悲无量。何等名为百一十苦。谓有一苦,依无差别流转之苦,一切有情无不皆堕流转苦故。复有二苦:一、欲为根本苦,谓可爱事若变若坏所生之苦;二、痴异熟生苦,谓若猛利体受所触,即于自体执我我所,愚痴迷闷生极怨嗟,由是因缘受二箭受,谓身箭受及心箭受。复有三苦:一苦苦,二行苦,三坏苦。……诸菩萨由前所说百一十苦,于诸有情修悲心时,则为修习一切菩萨所有悲心。复能速证悲意乐净,证入菩萨净意乐地,于诸有情获得菩萨极亲厚心、极爱念心、欲作恩心、无厌倦心、代受苦心、调柔自在有堪能心。诸圣声闻已得证入苦谛现观已到究竟,于苦深远厌俱行心相续而转,不如菩萨于诸有情悲前行心正观堕在百一十种极大苦蕴。菩萨如是以所修悲熏修心故,于内外事无有少分而不能舍,无戒律仪而不能学,无他怨害而不能忍,无有精进而不能起,无有静虑而不能证,无有妙慧而不能入。是故如来,若有请问‘菩萨菩提谁所建立’,皆正答言‘菩萨菩提悲所建立’。……当知菩萨精勤修习如是无量,能得四种功德胜利,谓由修习此无量故先得最胜现法乐住,摄受增长无量最胜福德资粮,能于无上正等菩提意乐坚固,为欲饶益诸有情故,于生死中堪能忍受一切大苦。”(卷第四十四)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T30/T30n1579_044.xml#pT30p0535c0701

2.成为阿罗汉(入住无余涅槃),虽然没有伤害任何众生,但也不能主动利益任何众生,如同虚空、木石,生命丧失价值意义。而且彻底抛弃多生多劫养育自己的父母在生死中长劫受苦而不管不顾,并非没有遗憾、德缺。可再详阅先前分享的文稿《南北传论佛道》《由南传教法论知恩报恩》《由南传教法论知恩报恩之二》。

居士丙】再请问您一个问题:

如果有一个人即将杀死一大批成百上千的人,而此时,若该人能够被杀死,那批人就会被解救,您认为这一个人是否可以被杀死?

贤佳】杀人违背五戒,佛教徒不应杀人,不论对善人、恶人。宜应多方尽力阻止恶人杀人,可以对恶人恐吓、囚禁等,但应尽力避免杀死恶人。若不能阻止恶人杀人,宜应念佛修道回向给他们,并随缘随力作补救措施。若凡夫菩萨心有不忍而杀恶人,有功有过,罪过应忏悔。

如《大般涅槃经》说:“我今听持戒人依诸白衣持刀杖者以为伴侣。若诸国王、大臣、长者、优婆塞等,为护法故,虽持刀杖,我说是等名为持戒。虽持刀杖,不应断命。”(卷第三)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T12/T12n0374_003.xml#pT12p0384a2002

《莲花面经》说:“善恶之业终不败亡。我于过去曾作商主,入于大海,活多人故手杀一人,以是业缘,乃至成佛犹尚身受金枪之报。”(卷上)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T12/T12n0386_001.xml#pT12p1073a2710

《大智度论》说:“菩萨有二种:一者败坏菩萨,二者成就菩萨。败坏菩萨者,本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遇善缘,五盖覆心,行杂行,转身受大富贵,或作国王,或大鬼神王、龙王等。以本造身、口、意恶业不清净故,不得生诸佛前,及天上、人中无罪处,是名为败坏菩萨。如是人虽失菩萨心,先世因缘故,犹好布施,多恼众生,劫夺、非法取财,以用作福。成就菩萨者,不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慈悯众生,或有在家受五戒者,有出家受戒者。”(卷第二十九)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T25/T25n1509_029.xml#pT25p0271a2803

《大智度论》又说:“〖经〗舍利弗白佛言:‘菩萨摩诃萨住何等地,能为诸声闻、辟支佛作福田?’〖论〗释曰:舍利弗深心恭敬菩萨,故今问:‘菩萨漏结未尽,住何功德,能为诸声闻、辟支佛作福田?’〖经〗佛告舍利弗:‘菩萨摩诃萨从初发意行六波罗蜜,乃至坐道场,于其中间常为诸声闻、辟支佛作福田。’〖论〗释曰:佛以是义示舍利弗:‘虽三解脱门、涅槃事同,而菩萨有大慈悲,声闻、辟支佛无;菩萨从初发心行六波罗蜜乃至十八不共法,欲度一切众生、具一切佛法故胜。’〖经〗‘何以故?以有菩萨摩诃萨因缘故,世间诸善法生。’〖论〗释曰:佛先已以一因缘益,行众行故,为诸声闻、辟支佛作福田;今说菩萨外益因缘故,世间有一切诸善法。所以者何?菩萨发心虽未成佛,令可度众生住三乘道,不得三乘者令住十善道,何况成佛!问曰:声闻、辟支佛因缘故,亦使世间得善法,何以但说菩萨能令世间有善法?答曰:因声闻、辟支佛世间有善法者,亦皆由菩萨故有。若菩萨不发心者,世间尚无佛道,何况声闻、辟支佛!佛道是声闻、辟支佛根本故。复次,虽因声闻、辟支佛有善法,少,以少故不说。尚不说声闻、辟支佛,何况外道诸师!〖经〗‘何等是善法?所谓十善道、五戒、八分成就斋,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圣道分,尽现于世。以菩萨因缘故,六波罗蜜、十八空,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十八不共法、大慈、大悲、一切种智尽现于世。以菩萨因缘故,有刹利大姓、婆罗门大姓、居士大家,四天王天乃至非有想非无想天皆现于世。以菩萨因缘故,有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佛皆现于世。’〖论〗问曰:以菩萨因缘故有善法于世,可尔;刹利大姓、婆罗门大姓、居士大家,若世无菩萨亦有此贵姓,云何言皆从菩萨生?答曰:以菩萨因缘故,世间有五戒、十善、八斋等,是法有上、中、下:上者得道,中者生天,下者为人,故有刹利大姓、婆罗门大姓、居士大家。问曰:若世无菩萨,世间亦有五戒、十善、八斋、刹利等大姓!答曰:菩萨受身种种,或时受业因缘身,或受变化身,于世间教化,说诸善法及世界法、王法、世俗法、出家法、在家法、种类法、居家法,怜悯众生、护持世界,虽无菩萨法,常行世法,以是因缘故,皆从菩萨有。问曰:菩萨清净、行大慈悲,云何说世俗诸杂法?答曰:有二种菩萨:一者,行慈悲直入菩萨道;二者,败坏菩萨,亦有悲心,治以国法,无所贪利,虽有所恼,所安者多,治一恶人,以成一家——如是立法,人虽不名为清净菩萨,得名败坏菩萨。以是因缘故,皆由菩萨有。世间诸富贵皆从二乘道有,二乘道从佛有,佛因菩萨有。若无菩萨说善法者,世间无有天道、人道、阿修罗道,无有乐受、不苦不乐受,但有苦受,常有地狱啼哭之声。菩萨如是大利益故,云何不名为世间作福田!”(卷第三十六)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T25/T25n1509_036.xml#pT25p0323a2202

居士丙】如果有一个人即将杀死一大批成百上千的人,而此时,若该人能够被杀死(假设情况紧急,像制伏啦、囚禁啦等等都没有时间、没有可能的话),那批人就会被解救,您认为这一个人是否可以被杀死?

贤佳】我先前已回答,您再细看。

居士丙】之前就看到了,只是想跟您确认一下,应该是这个吧:若凡夫菩萨心有不忍而杀恶人,有功有过,罪过应忏悔。

请问您认为可以杀是吗?(我知道前提是没有别的更好的解决方案的情况下。)

贤佳】不应杀,第一句是根本:“杀人违背五戒,佛教徒不应杀人,不论对善人、恶人。”

就我个人意愿来说,我不敢、不愿做败坏菩萨。

居士丙】知道了。再提一个问题:您觉得以下三类人——阿罗汉、菩萨、广大众生,哪一类会受更多苦?

贤佳】广大众生受苦最多,因为无量无数劫生死轮回,苦苦、坏苦、行苦无量无边,无有止境。阿罗汉入无余涅槃,安乐无苦,但畏避生死,不能利生报恩,其实无奈,其乐浅狭。法身菩萨(别教初地以上)随愿化身,广利众生,虽舍头目脑髓,其实无苦,喜乐无量,福慧深广。肉身菩萨勤苦修道,经三大阿僧祇劫乃至无量阿僧祇劫生死之苦,能证法性身乃至成佛,是以有限之苦成就究竟彻底离苦(无奈也无)、圆满深广安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