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观、如来藏义并论对南北传教法的诽谤

论中观、如来藏义并论对南北传教法的诽谤(20230619)

贤佳】附件文稿《质疑〈阿姜敦:法语微言〉》(https://www.zhengxinfofa.org/9475.html请您方便时看有什么偏差问题。

居士甲】简要地阅读了《法言微语》,发现《法言微语》存在不少佛法义理上的谬误,乃至《法言微语》的主导思想同《阿姜曼正传》一样,仍然是同汉传禅宗类似的“梵我”思想而并非佛法的缘起论。这也就意味着,若《法言微语》确实如实地反映了阿姜曼及其弟子们所秉持的修学思想,那阿姜曼及其弟子们所言的阿罗汉果等“果证”均值得质疑:

他们或许有一定的禅定功夫,但却并无佛法中的任何果证,因为他们修学的并非佛法。

最明显的就是《法言微语》中关于佛教四圣谛的说法都是错误的,而佛陀明确地说过,证果的圣者不可能不知四圣谛,大、小乘佛法的一切果证皆由修习四圣谛而得。如《杂阿含经》第566至568经:“三结尽,得须陀洹,一切当知四圣谛。何等为四?谓知苦圣谛、知苦集圣谛、知苦灭圣谛、知苦灭道迹圣谛。”第581至583经:“若得无上等正觉,彼一切知四圣谛故。”

为了有所区别,我们将《法言微语》中所说的去掉“圣”字,称之为“四谛”,佛陀所说的真实道理称之为“四圣谛”。

以下内容引自《法言微语》“3.四圣谛”一段:“龙普对一些甚深主题给予一番指教之后,对四圣谛总结如下:朝外送出的心是苦的集因,朝外送出的心的果报是苦,看见了心的心是道,心看见了心的果报是苦的止息。”

《法言微语》的上述四谛总结实质是“梵我思想”体系下的延伸和推导,只不过有关“梵我”的思想概念在此处同《阿姜曼正传》里一样,同样被表述为“heart”,汉语名“心”的词汇。

若把《法言微语》上述内容补充填实,详细解释其文义,就可以明白其与“梵我思想”之间的关系:离开了“梵‘heart’”朝外送出的心是苦的集因,离开了“梵‘heart’”朝外送出的心的果报是苦,去看见领悟“梵‘heart’”的心是道,心看见领悟“梵‘heart’”的果报是苦的止息。

如果《法言微语》上述内容的前三句由于在表达时应是省略了部分词汇还可能存在一定理解上的分歧可作婉转,那么最后一句“心看见了心的果报是苦的止息”则是坐实了《法言微语》的“梵我”思想。因为无论是“朝外送出”还是可以看见了“心”的说法,都隐含着一个“基底”存在的潜在意思;若不默认这个“基底”的存在,则不可以说“朝外送出”及“心可以被看到”,否则语义逻辑不通。而《法言微语》上述内容中这个默认隐含潜在的“基底”,实质就是梵我外道的“梵我”。

在佛陀的教法中,“梵”或“心”之类的实体对象是根本不存在的。对佛法与外道不同的此核心特征,龙树菩萨在《中论》里也阐释得很清楚了: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

龙树菩萨怕世人误解,还专门强调所言的“空”也是“空”,也仅仅是施设用来说明缘起道理的假名概念,绝非是实然存在的法。由于否认存在“梵”或“心”之类的任何实体“基底”,所以佛法中不存在说“看见了心”即可以得到苦的止息的说法,也不存在“(脱离基底)朝外送出”之类的说法。

紧紧围绕十二缘起支,佛法中是通过熏修四圣谛的缘起观去熄灭无明及其所生的“行”,是通过熏修四圣谛得到认知上的转变,并强调对四圣谛的缘起观要熏修到“深入骨髓”,时时刻刻能以四圣諦的缘起观观察五蕴,方能得到解脱。所以佛陀反复强调:

“若比丘于此四圣谛未无间等者,当修无间等,起增上欲、方便堪能、正念正知,应当学。”(《杂阿含经》第544经)

“未无间等,当勤方便修无间等。”(《杂阿含经》第592经)。

下面进一步结合列表简要辨析《法言微语》所说的四谛与佛陀所说的四圣谛之间的区别:

类别 《法言微语》所说四谛 佛陀所说四圣谛 佛陀所说四圣谛相关经论
朝外送出的心的果报是苦 五取蕴的流转 《法蕴足论》卷6:“云何苦圣谛?谓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略说一切五取蕴苦。”
 

朝外送出的心是苦的集因

 

无明与贪爱 “无明”并非其所说的“朝外送出”,而是指对各种业的性质的无知,《杂阿含经》第1131经对“无明”解释:“所以者何?无明者无知,于善不善法不如实知,有罪无罪、下法上法、染污不染污、分别不分别、缘起非缘起不如实知。”
 

心看见了心的果报是苦的止息

 

五取蕴的止息 《法蕴足论》卷6:“云何苦灭圣谛?谓即诸爱、后有爱、喜俱行爱、彼彼喜爱无余永断、弃舍、变吐、尽、离染、灭、寂静、隐没,如是略说苦灭圣谛。若广说者,则二爱、三爱,复有三爱、四爱、五爱、六爱,及一切不善法、一切有漏善法,一切结缚、随眠、随烦恼、缠等无余永断、弃舍、变吐、尽、离染、灭、寂静、隐没,皆名苦灭圣谛。”
 

 

看见了心的心是道

 

 

八正道 八正道之首的“正见”并非其所说的“看见心”,而是指对各种业力性质的如实了知,《杂阿含经》第1202经:“何等为正见?谓说有施、有说(报)、有斋、有善行、有善恶行果报,有此世、有他世、有父母、有众生生、有阿罗汉善到善向、有此世他世自知作证具足住:‘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四圣谛是整个佛教教义的基础和核心,所以上面关于四圣谛的错误说法是《法言微语》中的致命谬误。除此之外,《法言微语》中存在的其他义理谬误受于时间、精力有限,这里不再展开辨析。

佛法中所有的果证都是以正见为前导的八正道熏修而来(在菩萨道表现为六波罗蜜),所以,可以通过一个人言语是否符合佛法的义理来判断其所说是否是正见,并因此核查其所说的果证是否属实或是妄语,这也是我现在质疑阿姜曼及其弟子果证的理由和原因。

最后,总体感觉《法言微语》里有很多故弄玄虚的成分在里面,与汉传禅宗那种神叨叨不讲逻辑、故作神秘的风格有点类似。

千年前将佛教信奉为国教的隋朝,彼时处于佛陀所预言的像法末期,大众尚有择法能力识别禅宗这种明显的“梵我”外道法,禅宗一开始出现即被视为异端,其二祖慧可因妖言惑众、散布异端邪说而被隋朝政府为护持佛法故下令斩杀。而后的禅宗门徒以“菩萨再来”、“帝王政府追悔”等借口篡改历史为其信奉的祖师圆谎贴金,及至民国虚云,千年来禅宗门徒们诈现异相、大妄语不断,不断侵蚀真正的佛法,最终鸠占鹊巢,乃至让现代的大部分国人误以为禅宗是佛教。

但禅宗不能代表整个北传佛教,北传佛教也有接近于佛陀本怀的三论宗、法相宗等宗派。阿姜曼所代表的森林派也不能代表南传佛教,南传佛教也有其他派别。所以不能简单地以“南、北”二字定真伪,而应该多闻思了解,具体分析,不能妄加评判。“北传佛教”与“大乘佛教”这两个概念是有严格区别的,不能混作一谈,不要一提及“北传佛教”存在的问题就说是“南传人不信大乘佛教”“在谤法,有罪业”云云,偷换概念拿“大乘佛教”的牌子来作“北传佛教”所存在问题的挡箭牌。从佛教史来看,大乘佛教在印度不过空、有二宗,而汉地直接承袭二宗的无非“三论”和“法相宗”,外加隋唐时期汉地各宗派之间都分歧争辩不断,至于北传佛教中的天台、贤首、净土等宗派够不够得上“大乘佛教”的范围还是北传佛教自己的独创,都是值得商榷和思辨的事情。

在阅读《法言微语》时随便了解了一下近现代泰国佛教的历史,反观阿姜曼所代表的森林派,一开始也被倡导回归经典“真正的佛教是对经典遵从和理想的信仰,而不是利用民间传说和封建迷信来弘法”的法宗派视为异端(相关报道见:https://zhuanlan.zhihu.com/p/368864456)。历史相同的故事是否又再次上演?诸行无常,真正的佛法慢慢消逝于人类的历史长河或是不可避免。

贤佳】您似乎误解龙树菩萨《中论》了。

您说:“‘梵’或‘心’之类的实体对象是根本不存在的。对佛法与外道不同的此核心特征,龙树菩萨在《中论》里也阐释得很清楚了: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

您认为阿含经说的无余涅槃是因缘生法吗?无余涅槃没有恒常实体存在吗?

可参看龙树菩萨《大智度论》说:“问曰:若云无为法空,与邪见何异?答曰:邪见人不信涅槃,然后生心言:‘定无涅槃法。’无为空者,破取涅槃相。是为异。……众生虽闻佛说无常、苦、空、无我,而戏论诸法,为是人故说‘诸法空’。”(卷第三十一)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T25/T25n1509_031.xml#pT25p0289b2103

经论中说“一切”“所有”等,并非都是绝对的,有时是局部、相对的。

如《大般涅槃经》说:“一切者,少分一切。……如我昔日所说偈言:‘一切江河,必有回曲。一切丛林,必名树木。一切女人,必怀谄曲。一切自在,必受安乐。’……一切丛林必是树木,是亦有余。何以故?种种金银琉璃宝树,是亦名林。一切女人必怀谄曲,是亦有余。何以故?亦有女人善持禁戒,功德成就,有大慈悲。一切自在必受乐者,是亦有余。何以故?有自在者,转轮圣帝、如来法王,不属死魔,不可灭尽;梵释诸天,虽得自在,悉是无常。若得常住无变易者,乃名自在,所谓大乘大般涅槃。……如来亦尔,为诸国王、后妃、太子、王子、大臣,因波斯匿王、王子、后妃憍慢心故,为欲调伏,示现恐怖,如彼良医,故说偈言:‘一切江河,必有回曲。一切丛林,必名树木。一切女人,必怀谄曲。一切自在,必受安乐。’文殊师利!汝今当知,如来所说无有漏失,如此大地可令反覆,如来之言终无漏失。以是义故,如来所说‘一切’有余。”(卷第十)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T12/T12n0374_010.xml#pT12p0426a0513

《阿毗达摩大毗婆沙论》(五百大阿罗汉等造,〔唐〕玄奘法师译)说:“此经但说缘苦谛‘非我’行相,问云何说‘观一切法非我’?答:一切有二种,谓一切一切,少分一切。此中但说少分一切,余处亦说少分一切。如世尊说‘一切炽燃’,非无漏法有炽燃义。此中亦尔。”(卷第九)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T27/T27n1545_009.xml#pT27p0045a0101

宜应依义不依语,“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大乘教法说的如来藏、真常心、妙明真心等,体是无生无灭、无相无为的无余涅槃,并非外道所说的有能有所乃至有形有相的“梵我”,就像佛教说的涅槃不同于古印度婆罗门教说的涅槃,佛教说的“转fa轮”不同于法lun功说的“转fa轮”,又如人参与萝卜外形似同而体性有异,不应混滥不别,不应以否定外道“梵我”观念来牵说否定大乘如来藏教义。可再详阅:

《由南传、般若、唯识经典论证真常唯心》

https://www.zhengxinfofa.org/4352.html

《论大乘“如来藏”与外道“梵我”的区别》

https://www.zhengxinfofa.org/9419.html

您分析的《法语微言》那几句话,并非属于大乘如来藏教义。如《楞严经》“七处征心”,论证心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两间等。而《法语微言》说“朝外送出的心是苦的集因,朝外送出的心的果报是苦”,这不是指如来藏心,因为说有内外,还能送出。见到这种有为心,并非苦的止息。即使证见无为的涅槃、如来藏心,也有浅有深,如同小乘见谛有浅有深,何况还有习气的渐除。所以天台宗说“六即佛”,可破偏见自劣,可鉴含糊躐等。

我先前文中对《法语微言》其他方面的辨析,您看是否有什么偏差问题。

居士甲】龙树菩萨说“空”,只是为了说明缘起法而施设的假名概念,而并非实然法,无余涅槃界是五蕴流转止息的境界,此五蕴流转止息的境界依然要通过修八正道因缘而得。

《大智度论》此处:“问曰:若云无为法空,与邪见何异?答曰:邪见人不信涅槃,然后生心言:‘定无涅槃法。’无为空者,破取涅槃相。是为异。复次,若人舍有为、着无为,以着故,无为即成有为。以是故,虽破无为而非邪见。是名有为、无为空。‘毕竟空’者,以有为空、无为空破诸法,令无有遗余,是名毕竟空。”

与我所说的“龙树菩萨说空,只是为了说明缘起法而施设的的假名概念,而并非实然法”之间的说法并无矛盾。

《大智度论》应属于“三论宗”的论典,综合上下文义,此处《大智度论》主旨意思是强调不应错误理解“空”及“涅槃”的概念。《大智度论》此处翻译成为白话文如下:

“问:如果说无为法也是空的,那么这与邪见有什么区别?答曰:邪见的人不信有涅槃法的存在,然后产生这样的心态观念说:‘一定不存在涅槃法。’”

(以下是重点所以逐句翻译)

“无为空者”:(之所以)说无为法也是空的。

“破取涅槃相”:是为了以此(假名施设)破除对涅槃法的不正确的理解。

“是为异“:所以说无为法也是空,并不是邪见。

再接着翻译:

原文:“复次,若人舍有为、着无为,以着故,无为即成有为。以是故,虽破无为而非邪见。”

翻译:另外,虽然有人能正确理解有为法无常而生弃舍,但却于无为法中而生执取,错误理解无为法的意义,按实质是有为法的意义去错误理解无为法。因为这样的缘故,我虽然说无为法也是空,也并不是邪见。

如来藏思想在印度佛教本来不是主流,空、有二宗的争论在印度都持续了好多年,中观宗连阿赖耶识的存在都否认,怎么可能承认如来藏那套说法。

另外,师父您所引用的《大般涅槃经》本来就是如来藏系的经典,里面有“眼见佛性”的说法。如来藏思想和缘起论不仅思想实质完全不同,其延伸出的宗教实践方法论也大相径庭。如果思想内容上的差别是属于主观理解的范畴,不是那么容易分辨二者的不同之处,但实践方法论上却是可以实实在在地观察到其区别的。例如汉传禅宗的参话头的修法,在原始经典里找得到吗?还是北传佛教的自创呢?

我现在有点事需要外出,对您所说对《法语微言》其他方面的辨析,我事完回来后仔细看一下再回复您。

贤佳】您说“五蕴流转止息的境界依然要通过修八正道因缘而得”,涅槃是由修八正道因缘而证,岂是八正道因缘所生?若是八正道因缘所生,岂非无常生灭法?

可参看《杂阿含经》说:“云何名为常?常者唯涅槃。云何为无常?谓诸有为法。”(卷第五十)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T02/T02n0099_050.xml#lgT02p0372b1301

《(南传)弥兰王问经·(第八)涅槃存在之问》说:“‘涅槃非生起者,故涅槃生起之因不能说。……得说至涅槃作证之道,不得示涅槃生起之因。何故耶?以法(涅槃)是无为故。……涅槃是无为,依何物亦不能造。大王!不可说涅槃已生、未生、当生、过去、未来、现在、是眼所识、耳所识、鼻所识、舌所识、身所识。’‘尊者那先!若涅槃非已生、非未生、非当生、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非眼所识、非耳所识、非鼻所识、非舌所识、非身所识者,尊者那先,然者,卿示涅槃之不存在,涅槃是不存在。’‘大王!涅槃是存在。涅槃是意所识,依清净、寂静、殊妙、端直、无盖、不染污之意而行正道之圣弟子见涅槃。’‘尊者!其涅槃是何样之物耶?以比喻可明白之。其存在依比喻可明耶?以理由令予理解。’‘大王!名风之物存在耶?’‘然,尊者!’‘大王!示风之容状是微、大、长、短耶?’‘尊者那先!风不能示,风以手不能捕捉,又无法触摩,然其风存在。’‘大王!若风不能示,然者,风不存在。’‘尊者那先!予知风是存在,此是予所确信。然,予不能示风。’‘大王!与彼同,涅槃是存在,然,不能示涅槃之容状。’‘善哉,尊者那先!以善示比喻,善明理由。彼然,予如是认受:涅槃是存在。’”(卷第十六)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N64/N64n0031_016.xml#pN64p0071a0301

您的意思是认为无余涅槃非实然法,仅是概念法(假立法、虚妄法)吧?岂非实质是指“定无涅槃法”?《大智度论》破取涅槃相,不否定涅槃法的实际存在,而您破涅槃法的实际存在,与邪见何异?

可参看《(南传)相应部44经/彼岸经》说:“无为、无弯曲、无烦恼,真理、彼岸、微妙的、极难见的,不老的、坚固的、不败坏的,不可见、无虚妄、寂静的,不死的、极妙的、吉祥的、安稳的,渴爱的灭尽、不可思议的、未曾有的,无灾的、无灾法,涅槃,此为善逝所教导。”http://agama.buddhason.org/SN/SN1184.htm

《(南传)中部140经/界分别经》说:“他被住立在真实的解脱是不动的,比丘!因为凡虚伪法者,那是虚妄的;凡非虚伪法的涅槃者,那是真实的。由那样的缘故,这么具备的比丘具备这最高真实的依处,比丘!因为,这是最高圣真实,即:非虚伪法的涅槃。以前,当他是无智者时,他是依着的进入者、受持者,[现在,]那些已被舍断,根已被切断,就像无根的棕榈树,成为非有,为未来不生之物。由那样的缘故,这么具备的比丘具备这最高舍弃的依处,比丘!因为,这是最高圣舍弃,即:一切依着的断念。……比丘!寂静的牟尼不被生、不衰老、不死去、不动摇、不热望。”http://agama.buddhason.org/MN/MN140.htm

您说“中观宗连阿赖耶识的存在都否认,怎么可能承认如来藏那套说法”,这是伪中观见,属于严重邪见,非龙树菩萨中观见。可参看:

《辩破应成派的辩论记录(核心宗义)》

https://www.zhengxinfofa.org/2560.html

您不认可《大般涅槃经》是佛经,当作论典看待也无妨,可看其所说道理是否合理。

《杂阿含经》说:“如说一切无常,如是一切苦,一切空,一切非我,一切虚业法,一切破坏法,一切生法,一切老法,一切病法,一切死法,一切愁忧法,一切烦恼法,一切集法,一切灭法,一切知法,一切识法,一切断法,一切觉法,一切作证,一切魔,一切魔势,一切魔器,一切然,一切炽燃,一切烧,皆如上一一经广说。”(卷第八)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T02/T02n0099_008.xml#pT02p0050b0701

这里说的“一切”,是一切一切,还是少分一切?包括无余涅槃吗?

您说“如来藏思想和缘起论不仅思想实质完全不同”,这是误解。如来藏思想与缘起论的差别如同大学数学与小学数学的差别,在小学生看来可能根本矛盾冲突,但在大学生看来相顺相成,毫无实质矛盾。可再细看:

《破依“三法印”误破〈楞严经〉》

https://www.zhengxinfofa.org/1578.html

《由南传、般若、唯识经典论证真常唯心》

https://www.zhengxinfofa.org/4352.html

您说:“例如汉传禅宗的参话头的修法,在原始经典里找得到吗?还是北传佛教的自创呢?”如果不违背“三法印”“一实相印”,自创何妨?正如清规可以辅助戒律,奉行何妨?

居士甲】我只是说龙树菩萨所说的“空”是假名概念,龙树菩萨通过以此假名概念来破除众生的种种邪执来显示缘起的实相,包括以此假名概念来破除众生对有为法和无为法的错误理解。并没有说过“无余涅槃非实然法,仅是概念法(假立法、虚妄法)”的意思。

其实翻看师父过往的和其他居士以及比丘的交流,就这个问题已经辩论很多次了,我觉得也没必要再就这个问题继续辩论,反正我的观点就是认为如来藏思想非佛说,禅宗非佛法,大家求同存异就行了。

至于《法言微语》的辨析其他方面的的问题,我在阅读《法言微语》时也简单了解了一下相关的南传教史,显然《法言微语》并不能代表整个南传佛教。再则,我们对南传佛教并没有深入的研究,如果以南传佛教某一个教团的观点、著述就动则上升到整个南传佛教的高度,有犯诽谤的口业之嫌。就像北传也有宗派,也有不同的教团,不能以一宗一派的错误就否定整个北传佛教。我在北传佛教的环境里修学依然得到了佛法所带来的踏踏实实的利益,同样南传佛教也应有很多优点是值的我们学习的,所以辨析《法言微语》就辨析《法言微语》,最好不要过多的延伸。而南、北传佛教存在的某些问题可能是共性的,如果非要上升到整个南传佛教,那也应该以此为“镜子”,把北传佛教也拉出来“红红脸、出出汗”,查查北传佛教是否也有一些共性的问题,只有这样对比,才能让大众接近真相。

大、小乘佛教都发源于印度,而现今印度已经基本没有佛教的存在,“大乘佛教”“小乘佛教”“南传佛教”“北传佛教”这些概念之间可能有一定联系,但并不等同,所以辨析时还是最好区分开来,不要因为含糊概念而导致误导他人。

贤佳】您说“并没有说过‘无余涅槃非实然法,仅是概念法(假立法、虚妄法)’的意思”,那您是认可无余涅槃是实然法,还是不认可也不否定,而是存疑?

如果是存疑,您何以定说如来藏思想非佛说?岂不涉嫌诽谤?如果您认可无余涅槃是实然法,那您先前来信何以说“在佛陀的教法中,‘梵’或‘心’之类的实体对象是根本不存在的。对佛法与外道不同的此核心特征”?岂非诽谤?

我质疑、批评南传教界人员某些书籍、观点,没有否定任何南传经律,反而引据很多南传经律,批评南传教界一些人员对南传经律的误解、滥行。岂可说我否定南传佛教?而您和南传教界一些人员坚决否定很多汉传大乘经律乃至否定所有汉传大乘经律,并非批评汉传教界人员对大乘经律的误解、滥行,性质是不一样的。可参看:

《辨破对大乘教法的诋毁》

https://www.zhengxinfofa.org/9481.html

 


Comments are closed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