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儒佛并弘之二

论儒佛并弘之二(20230711)

(一)

贤佳】附件文稿(《论儒佛并弘》https://www.zhengxinfofa.org/9523.html供阅,愿听您的看法。

居士戊】三皈依是佛教最最基本的戒律,我想皈依戒的内容里对这个问题已经有明确的答案了。

贤佳】您误解了。弘扬外道法,不等于皈依外道,正如一些世俗学者讲说佛教内容,不等于皈依佛教,何况儒家文化主体属于世俗善法,不必看作外道,否则在家居士也不能学习世俗科技理论等。您可再细看我先前分享的文稿,尤其第四部分。

居士戊】“世俗善法”都不能等同于佛法所说的善恶法的区别。佛法所说的善恶法的区别,是基于般若智慧和在止观禅定中现量观察而得来,是圆满纯净的说法,究竟与解脱智慧相应,而“世俗善法”有很多与无明相应愚昧的部分。如《安士全书》《了凡四训》 等看似是世俗善书,实则参杂有诸多愚昧无明的说法。作为佛弟子,浪费宝贵的人身和成为佛弟子的稀有身份,舍弃佛圆满纯净的说法而去弘扬“世俗善法”,如舍七宝器而就泥土器,有意义吗?

贤佳】佛教有“四悉檀”(世界悉檀、各各为人悉檀、对治悉檀、第一义悉檀),萝卜对症则胜过人参。可细看我先前分享的文稿。

居士戊】萝卜和人参虽不同,但毕竟都无毒。世俗善法却存在无明相应愚昧误导的部分,所以拿萝卜和人参在此处作比喻是不恰当的。佛说法虽然有“四悉檀”,但一一悉檀说法均不会违背佛法的精神实质,不会出现误导他人的情况,所以此处拿“四悉檀”解释也是站不住脚的。

所谓皈依,部分意义上即是指将之信奉为真理,信奉为人生准则,在家居士虽然学习世俗科技理论等,但只是作为社会谋生手段,并未完全将其信奉为宇宙人生的真理,也不是就将此信奉为人生准则,所以,并不会因为学习世俗科技理论等就违背“三皈依”。因此,若以此为类比认为“弘儒”就不会违背“三皈依”也并非恰当的论据。而法师所说的“儒佛并弘”,是认为儒家所说的是真理,可以当作人生的准则吗?如果是这样,那就违背了“三皈依”的戒律。如果法师认为儒家所说的并不是真理,那就是存在错谬的“杂毒”说法。如果既然自己都认为儒家的东西存在错谬,又以佛弟子的身份向他人宣说,是存心要误导他人吗?

《佛藏经》:“舍利弗!说法比丘处在大众,信乐法者为敷高座,舍佛正法,而说外道严饰文辞。我久勤苦求是法宝,而此恶人舍置不说,但以经中相违语义,互相是非,不顺正法,于圣法中高心自大,随意而说,为求利养。舍利弗!若比丘说法杂外道义,有善比丘勤求道者,应从坐去。何以故?舍利弗!有信白衣敷置高座,不应演说外道语义。若不去者,非善比丘,亦复不名随佛教者。舍利弗!说法甚难!如是说者,我说此人名为外道、尼犍弟子,非佛弟子。是说法者命终之后,当生尼犍子道。何等是尼犍子道?邪见是尼犍子道。何等为邪见?谓是地狱、畜生、饿鬼。何以故?舍利弗!身未证法而在高座,身自不知而教人者,必堕地狱。舍利弗!如是因缘如来悉知,我诸弟子,以种种门、种种因缘、种种诸见灭我正法。”

贤佳】您这读文解义太局执。附子平常有毒,但对症则是良药,胜过人参,人参不对症则可能害同毒药。

弘扬世俗善法是取其随顺五戒十善、六度四摄的善法,无明相应部分自应用佛法化导。问题是现在很多佛教徒惑业粗重,基本人伦善法、修身之道缺失,偏狭误解佛法,多吃“人参”不能消化而成病态,宜应配吃“附子”“萝卜”等以去毒强身。

如蕅益大师《灵峰宗论》说:“世、出世固不可判作两橛,亦不可混作一事。盖儒、佛下手同,要归异。虽从真儒下手处下手,学道有基;不向真佛要归处要归,真性不显。东坡学佛,然后知儒,以宣圣(注:孔子)出春秋世,众生根性机缘未熟,一往且就伦常指点,五乘格之,仅属人乘,间露极谈,终不彰著。复被宋儒知见覆蔽,遂使道脉湮埋。非藉三藏十二部教求开眼目,不唯负己灵,宣尼(注:孔子)亦受屈多矣!”(卷第二)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J36/J36nB348_002.xml#pJ36p0275b0801

弘一大师《改过实验谈》说:“以下所引诸书,虽多出于儒书,而实合于佛法。因谈玄说妙、修证次第,自以佛书最为详尽,而我等初学之人,持躬敦品、处事接物等法,虽佛书中亦有说者,但儒书所说尤为明白详尽适于初学,故今多引之,以为吾等学佛法者之一助焉。……须先多读佛书、儒书,详知善恶之区别及改过迁善之法。倘因佛儒诸书浩如烟海,无力遍读而亦难于了解者,可以先读《格言联璧》一部。余自儿时即读此书,归信佛法以后亦常常翻阅,甚觉其亲切而有味也。”

《优婆塞戒经》说:“菩萨摩诃萨具足五法,则能庄严无上菩提。何等为五?一者信心,二者悲心,三者勇健,四者读诵世论不生疲厌,五者学诸世业亦不厌之。”(卷第二)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T24/T24n1488_002.xml#pT24p1045c2416

《妙法莲华经》说:“以是清净意根……若说俗间经书、治世语言、资生业等,皆顺正法。”(卷第六)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T09/T09n0262_006.xml#pT09p0050a1801

《灵峰宗论》说:“问:儒云‘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与佛法同耶?别耶?亦同亦别耶?非同非别耶?答:儒、佛有名同义异者,如德性、广大、精微等,一世间道理,一出世道理也。有名义俱同,而归宗异者,如问、学、致、尽等,下手无别,到家实分世、出世也。然为实施权,儒亦五乘中之人乘;开权显实,则世间道理亦顺实相。故同别四句,执之皆谤,善用之即四悉檀。”(卷第三)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J36/J36nB348_003.xml#pJ36p0307a0617

印光大师《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复汤昌宏居士书》说:“儒佛工夫,浅而论之,亦颇相同;深而论之,则天地悬殊。何以言之?儒以‘诚’为本,佛以‘觉’为宗。诚即明德,由诚起明,因明致诚,则诚明合一,即明明德。觉有本觉、始觉,由本觉以起始觉,由始觉以证本觉,始本合一,则成佛。‘本觉’即‘诚’,‘始觉’即‘明’,如此说法,儒、佛了无二致。至于发挥其修证工夫、浅深次第,则本虽同,而所证所到大有不同也。儒者能明明德,为能如佛之二惑圆断、二严悉备乎?为如证法身菩萨之分破无明、分见佛性乎?为如声闻、缘觉之断尽见思二惑乎?三者唯声闻断见思为最卑,然已得六通自在。儒教中学者且置,即以圣人言之,恐未能与见思净尽者比,况破无明、证法性之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乎?即谓明其明德堪与破无明者比肩,然破无明者有四十一位,为与最初之初住比肩耶?为与最后之等觉比肩耶?即与最后之等觉比肩,尚于明德未明至乎其极,直待再破一分无明,方可谓诚明合一、始本无二耳。世人闻同,即谓儒教全摄佛教,闻异即谓佛教全非儒教,不知其同而不同、不同而同之所以然,故致纷纷诤论,可不哀哉!”

 

(二)

居士己】正佛法盛行的时代就是国家繁荣昌盛的时代,如大唐盛世对佛教的推崇。正佛法是出世间法,可以正确引领世间百姓走向幸福正道、国家兴盛发达。历史阶段国情不同,文化不同,应以正佛法来引领世间文化吧。

贤佳】佛教五戒十善、儒家仁义礼智等都属于世间善法,这是出世间法的基础,末法时代宜应特别重视基础的世间善法,否则容易错解出世间法而可能落入邪见、恶法。

如《优婆塞戒经》说:“菩萨定知若用声闻、缘觉菩提教化众生,众生不受,则以天人世乐教之,是名利他。利益他者,即是自利。……若沙门、婆罗门、长者、男女,或大众中有诸过失,菩萨见已,先随其意,然后说法令得调伏。如其不能先随其意便为说法,是则名为下品菩萨。……菩萨若欲为众生说法界深义,先当为说世间之法,然后乃说甚深法界。何以故?为易化故。菩萨摩诃萨应护一切众生之心,若不护者,则不能调一切众生。菩萨亦应拥护自身,若不护身,亦不能得调伏众生。菩萨不为贪身命财,护身命财皆为调伏诸众生故。菩萨摩诃萨先自除恶,后教人除。若不自除,能教他除,无有是处。是故菩萨先应自施、持戒、知足、勤行精进,然后化人。菩萨若不自行法行,则不能得教化众生。”(卷第二)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T24/T24n1488_002.xml#pT24p1043a0503

《大智度论》说:“问曰:须菩提何以故先问世间善法,后问出世间法?答曰:先问粗,后当问细;先知世间相,后则能知出世间相。世间善法者,知有罪、有福果报,有今世、后世,有世间、有涅槃,有佛等诸贤圣、今世后世及诸法实相证,所谓孝顺父母等,乃至十念(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舍、念天、念善、念安般、念身、念死)。”(卷第四十四)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T25/T25n1509_044.xml#pT25p0381c1009

《大智度论》又说:“菩萨远离怜悯众生心,但行般若波罗蜜,求诸法实相,或堕邪见中。是人未得一切智,所求一切智事心未调柔故堕诸边,诸法实相难得故。是故佛说菩萨从初发心怜悯众生故着心渐薄,不戏论毕竟空:若空有此过,若不空有彼过等。”(卷第九十五)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T25/T25n1509_095.xml#pT25p0726b1802

 

(三)

居士庚】在中国,要想把儒佛分得很开,几乎是不太可能的事情。也就做做研究、发些论文,大众不太关心这个。之所以会有人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大家对“纯粹”佛教有追求,包括之前什么“佛教去xx化”“还原原始佛教”一类的都是这种。在我看来,都是对佛教认识不清,但又渴望有更清楚的认识和了解所产生的执着追求。对这个问题,我个人目前也比较悲观,以我的水平,目前很难有自信能从佛教各种经文的文字中领悟出佛教的真谛、佛陀的本意。可能我是对文字这种形式没什么信心,正如文中所写的,很多地方写的是权宜、方便,让读者区分自有难度。就算是佛陀的直解,也很难说可以直接启迪我的心智。我想可能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才有人会更在意感应什么的吧。更细想,佛陀所证悟的道如此圆满,哪是文字这种充满着不准确和不确定的载体所能传达和表述的?传了这么多年,也不怪会有人误解。

贤佳】所以宜用随顺文化环境、契合文化底蕴的善法作引导,容易心领神会,落实基本善法和修身之道。

 

(四)

居士辛】您的观点我完全赞同!从最近几年中、美之间,中、西之间,美、欧之间,国际风云变幻,再次验证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应该大力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贤佳】您说“从最近几年中、美之间,中、西之间,美、欧之间,国际风云变幻,再次验证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能举例分析如何验证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吗?

居士辛】与美西方对照来看,中国一带一路、俄乌问题解决中国方案、沙特伊朗和解、未来巴以解决方案,处处都显示东方智慧,也体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底蕴。反观美国俄乌问题的所作所为、中东策略、台湾策略,感觉到天壤之别。

 

(五)

居士壬】我觉得儒佛并弘是可以的。大乘佛教之所以能在中国稳定发展,一是因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具有文化包容、宗教包容之地,第二是大福德之地才能承载大乘佛法,中国都具备,儒家文化是有较强包容性的。中国之所以不主动对外发动战争侵略,也与儒家文化有关系,因为儒家的核心是仁义理智信,主张和平共处的理念深深地熏陶在灵魂里。我觉得国家领导人说文化是民族的命脉,要复兴传统文化,这是大善。儒家文化对于佛法的承载能起到很大基石的作用,更能够成为很多人步入佛法大门的一大契机。如十几年前释净空发起了传统文化的运动,他的弟子陈大惠以前是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后面跟随他了,在全国各大城市举办了上百场论坛,确实引导了不少人学佛。我看过他们的论坛讲座,他们弘扬的传统文化虽然算不上非常纯正,但还是有不少传统文化儒家思想的精髓部分。除了讲传统文化外,他们还以讲传统文化的机缘另外讲一些佛教方面因果报应的成分。陈大惠的团队被人称为“恶人巡讲团”,就是很多人是以前行为品行相当恶劣之人,学传统文化后发生一百八十度转变。其中有黑社会老大,有恶丈夫、恶媳妇、无良医生、坏学生,差不多各个领域的都有。这种论坛确实能触动很多人的内心,很多人看了之后流泪悔其前过,也有不少人情绪难控,上台发表忏悔言论。很多人参加完论坛后确实改变很大,走上了学佛道路的很多,也有不少名人走了进来。但是不好的一面就是净空算是附佛外道,邪见邪说甚多,众人虽入了佛门,难免被他的邪说误导走偏道路。个人觉得客观公正看待,这种引人入门的方法还是不错的,如果是一位正见法师发起的这种运动,那就很完美了。另外在我们汉传佛教界,大部分人是以修学大乘为主,很多人是直接读学大乘经典,不愿意去看小乘经典,在基础善法方面容易比较薄弱,如十善业道方面,如《善生经》讲的在家居士如何处理家庭中夫妻关系、父子关系、老板与员工的关系,如何选择良师益友等等。儒家文化对于这方面的一大部分成分还是可以成为奠基的。当然儒家文化有些内容是与佛教有很大不同的,如孝道方面,个人觉得按《善生经》与《佛说父母恩难报经》里的孝道观念的理解,引导父母走向修行解脱才是最圆满的大孝。

 

(六)

居士癸】儒学确实与佛学五戒十善、六度四摄相通,适宜大众修学,只是我们能不能作为两个弘扬团体分别去弘扬呢?儒学有自己信奉传承的信众,在山东。作为佛教信众,把我们自己的教义教理搞清楚、研究透彻,以身作则示众,更容易令人信服。汉传佛教界目前所谓“大德”,似乎很多持戒不清净,导致教内信众失望,教外嗤之以鼻。所以专注自身会不会才是当下的目标呢?

贤佳】兼弘儒家思想(不仅言教,还应身教),平常慎独修身,落实基本行持,自然不会破戒作恶。连基础的儒家见识、品行也缺乏,就容易无惭无愧破戒作恶。

如蕅益大师《灵峰宗论》说:“佛法之盛衰,由儒学之隆替。儒之德业学问,实佛之命脉骨髓。故在世为真儒者,出世乃为真佛。以真儒心行而学佛,则不学世之假佛。”(卷第二)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J36/J36nB348_002.xml#pJ36p0292a0201

太虚大师说:“仰止在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

 

(七)

法师天】孔孟之道,虽经宋明理学如朱熹等教条待人、刻薄成风,但依然是华夏人伦之基、国政之本。孔孟非宗教,而是中国佛教之根本土壤所在。无孔孟礼义廉耻,则佛教界出家、在家弟子惭愧心少、持戒力弱。

 

(八)

居士地】赞同法师的分析。回顾历史,如法尊法师《西藏佛教概要》曾经指出:“至元末,各派渐衰,且多流弊,如萨嘉派之饮酒,迦举之忽视戒律修大手印(豁达空义)等。尤有甚者,谓萨嘉派之五祖发思巴,既为大元帝师,其后嗣遂与余派以势力相倾,余派嫉抗之尤力者为迦举派,故萨嘉之政权终为迦举派所颠覆。”(http://www.fjdh.cn/wumin/2013/07/000911266565.html)

在现代社会,改革开放四十年,佛教得到极大发展空间,但是,盲目迷信和神话教首所带来的宗教腐败极为严重。学者提出:“应在历史基础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充分发挥中国佛教特有的融合思想,为当代中国社会价值观增添新的元素。”这是对于佛教发展极为善意的护持,或者说是极其委婉的批评!

 

(九)

法师玄】汉传佛教很衰弱,治疗的“药方”是什么?是否就是“宗教中国化”、弘扬儒家等?

贤佳】根本需要振兴汉传佛教界的正见正行,尤其戒律,但这积弊难改,需要多方长期努力。“宗教中国化”、弘扬儒家,属于佛教界的急症治标,且佛教界自身吸收儒家文化以辅助正行,有利于治本。

法师玄】我们现在是否面临如太虚大师那样的一个“时代”?——虽然时势背景因缘大有不同,但相同的是,佛教面临“救亡图存”的危机。

贤佳】感觉没那么严重,但也面临较大危机,需要积极努力。

法师玄】有人说,蕅益大师注解儒家“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试图兴弘儒学,但他失败了。我未深入了解此事,也没有看过他的注解,但本着对蕅益大师的信心,我觉得不会错,我还想有机会看看。您了解和看过吗?您怎么看待?

贤佳】那是谁说的?原文怎么说的?蕅益大师时代,儒学是国学,不需要兴弘儒学。蕅益大师用佛教教义注解儒书,由浅通深,发挥奥义,可能儒家主流不认可,由此认为是失败的,这也无妨。我看得少,考虑不久之后系统看。

法师玄】我不记得是谁说的及原文了。我因为受到这个说法的影响,就没有积极看那“四书”注解。现在因为看了您这篇文章,加上最近遇到的境界,让我还是挺想看看的。

我遇到过一个推广读诵传统文化经典的在家人,当时在推广读诵“四书”,也没有什么特别方法,就是放声朗读,每天坚持读一遍。其孩子大概是在读初中,也参与习读,读了不久的一段时间后发生很大变化,孝顺懂事了很多,性格阳光了很多。我觉得挺“神奇”的。您怎样看?

贤佳】长期读诵熏陶,可能启发知见,也可能启发宿世善根。

 

(十)

居士黄(大学教师)】说实话,很多中国人目前的精神状态都差不多,一天到晚刷手机上的小视频以排遣无聊或者孤独,或者释放精神压力。商业主义、消费主义跟毒品一样侵蚀着一代又一代人,无论男女老少,都沉溺其中,很难自拔。我周围人满脑子满嘴是经济下滑,或者到哪里旅游等。儒佛等问题,在我们这种农业大省,基本等同于精英文化。高校又普遍对宗教信仰严格控制。现在这个社会给大众普说佛法,会有人没有办法接受,但大众多还有儒家文化的善根,这就是缘,随缘化度。

我想起我之前的一个学生,她从高中就开始信佛,一直追求各种感应,羡慕基督教徒的优越生活,羡慕藏传佛教的各种神通或者所谓的神秘色彩。她硕士毕业之后在一所高中当老师,因为没有考上编制,工资一直比较低,大概3500元左右。我感觉对于一个四线城市的年轻人,3500元工资也不少了,但她内心深处有种必须过上更优越生活的追求。她跑到西藏,待了一段时间,回来就把工作给辞了,彻底成了无业青年,紧接着她妈妈又得了癌症。从辞掉工作到现在,三年了,也没有找到更好的活干。我多次劝她,不要瞎胡折腾、成天做发财白日梦。她听不进去,怨天尤人,说自己那么善良,为什么还这么穷;别人那么坏,还活得很有钱。

很多所谓的佛教徒有这种心理,感觉自己特别善良,却没有不信佛的人有钱,于是心理严重失衡。我曾经听D法师讲过,有个居士给D法师说:“我那么善良,怎么怎么样。”D法师打断他:“你不要再说你多么善良了,连我都不敢说自己有多善良……”

平常看到一些儒佛并弘的内容,感觉容易接受,可是脑子里还会响起《论儒佛并弘》里面的那些反对的声音。普通大众确实更在乎实惠、利益,有没有得到实际的好处等,就如我提到的那个学生。

另外就是持戒,很多人在信佛学佛的过程中可能确实很善良,但据我观察,贪嗔痴慢疑一样不少,也不知收敛,更别提严守戒律。

贤佳】很好的思考和经验分享!不明戒法,不以戒为师,甚至基本做人处事素养缺乏,而重求感应,就容易被欺诳乃至糊涂入邪。

 

(十一)

台湾某寺住持】完全认同。儒家以孔孟为本,仁爱和慈悲通同。佛以五乘教,以人天教为佛法基本,儒家即此本也。但每个人在具体施为、言论时,会有权实、轻重、主辅不同。知其本,明其用,不必较真即可。

 

(十二)

居士宇】儒家是适合这片土地,流传时间最长、受众面最广的传统文化。我们能出生在这片土地,应是与这片土地有着甚深因缘、共业,这也意味着我们大体能够较好地接收儒家文化的精髓。佛教想要继续在中华大地发挥救度末法众生的作用,与儒家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相助是必然趋势。

先以世间善法为约束规范,让自己做个善人,从而引导家庭成员也都成为善人,再以五戒十善、持戒念佛为日常功课,以发愿往生极乐净土为终极目标,不仅家庭内部关系和谐了,与外人的相处上和谐了,社会也会变得更加和谐友善,我们也更有把握往生净土。

“儒、佛二教,合之则双美,离之则两伤”,“双美”岂不乐哉!《印光法师文钞》多处记述印光法师劝学佛人要“敦伦尽分”,这个敦伦尽分的标准便是儒家标准。

如果有机会,还要提倡多读儒家经典(如果有条件的话,小孩子从小便学习文言文),从而日后再读文言文佛经更加容易接受,也更有助于理解其中奥义。

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虽然可能是个相对漫长的过程,但我们乘着这个复兴之风可以长养各自的传统文化素养,从而更好地自觉觉他、自利利他。

 

(十三)

居士宙】就个人作为在家居士,结合末学现实情况来看,儒佛并弘是非常有意义、有必要的。

1.末学父母都不信佛,末学作为独生子女,如果不走儒家提倡的修身齐家之路(不一定做得好,但要尽量往这条路走),会引起父母对佛教的讥嫌,造成父母的业障。

2.末学下半年有可能读研,父母担心末学如果到学校后在宿舍学佛(拜佛、念佛、供佛等)影响同学,父母希望末学能处理好和同学的关系为先。

3.父母担心末学去学校后学佛影响学习,使得末学无法按时毕业。

为此,末学曾研究思考过如何当好一个学生居士,以下《印光法师文钞》中的相关资料供您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更多的人:

所言居士之名者,居家修道之士也。实者即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修行世善以立其基。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信愿念佛,求生西方,普愿自他同了生死。能如是者,方可不负居士之名。事业者,即以身率物,宏扬佛化,唯以自利利他、己立立人为志事。于虚名浮利略不萦心,于伦理清规决不违犯,俾凡见者、闻者悉生景仰之心。所谓“以言教者讼,以身教者从”,世出世间无一事不以身为本者。本若不立,纵有作为,悉是场面上事,既非真修,必招外侮,反令邪见人据此以谤佛法。自他二利既失,生死大事何了?若是入林林友,各发金刚坚固之心,誓行自他兼利之事,尽伦学儒,尽性学佛,追踪过去先觉,不肯稍涉退屈,是名真佛弟子,是名真大丈夫!则居士之名实事业,可以光辉即世、垂裕后昆矣!(《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南通金沙区佛教居士林成立宣言》)

修净业人,必须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以真信愿持佛名号,决定求生极乐世界,自行如是,化他亦然。果能如是,则病者愈,弱者健,愚者慧,诸凡顺遂。家纵贫,不至有祸,亦不至冻饿。以真实修持,必蒙三宝加被,不令过为困苦故。(《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复罗省吾居士书二》)

光初出家至一居士家,其家俱信佛,其婆媳二人儿女三四个各供一佛,供佛之桌系一长桌,媳烧香、供水、掸灰只在己佛前,婆之佛桌灰也不掸。光见之心痛,以为此种人,未闻善知识教训,致以身谤法。此光注重于敦伦尽分之来由也。(《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复屈文六居士书二》)

学佛之道,在于实行。若只张罗门面,不修实行,则亦只得门面之空名而已。既欲往生西方、自利利人,必须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上自父母伯叔,以至兄弟姊妹、妻室儿女及诸仆使,并及乡党邻里、亲戚朋友,凡一切相识之人,皆宜以如上所行为劝。若自己实行上事,人自相观而善。所谓“以言教者讼,以身教者从”,世出世间事无一不以身为本者。若自不实行而教人行者,唯上智之人则可依从,只取其言之益,不计其人之能行与否。若非上智者,必腹诽背讥,反令造大口业。欲真利人,当事事尽己之分,则日用行为皆含化人之机,久而久之,人自见信而依从之,固有不期然而然者。(《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复李尔清居士书》)

谢友才志虽高,可惜从未一遇通人。所言自悔时过难学者,特举业耳。不知学圣学贤之时无过无不过,其学亦无难无易。何以言之?孔子七十尚欲假年学《易》,为免大过计耳。岂为熟其词义以雄笔札、得高爵者哉?十五志学,七十尚学。彼(注:谢友)年临四十,岂时过不能为学耶?“尧舜之道,孝悌而已矣!”“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圣罔念而作狂,狂克念而成圣。”有何难易之可论于其间哉?予谓谢友为学莫善此际:有父母可以尽孝,有兄弟可以尽悌,有儿女可以教训,有诗书可以取法,正合夫子居家为政之道。此时不学,真是时过难学矣!纵令文章盖世、官居一品,终是一穷微极妙之艺人,非适时力学之儒士也。……孝悌修而闾里感化,斋戒立而杀盗潜消,研究净土经论则知出苦之要道,受持《安士全书》则知淑世之良谟。以净土法门谕亲,以净土法门教子及诸亲识,正以生死事大,深宜痛恤我后。不必另择一所,即家庭便是道场,以父母、兄弟、妻子、朋友、亲戚尽作法眷,自行化他,口劝身率,使其同归净域、尽出苦轮,可谓戴发高僧、居家佛子矣!(《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复泰顺林介生居士书一》)

年过五十,来日无多,正当认真敦伦念佛,以期生入圣贤之域、没归极乐之邦耳。所言敦伦,恐汝不会其意,今为略释。世人多多不知敦伦之义包括得广,但以能孝亲敬长遂谓敦伦,是亦甚是,然是小焉者。善教儿女,俾彼悉皆为贤人、为淑媛,实为敦伦之大者。以儿女既皆贤善,则兄弟、姊妹、妯娌、儿孙皆相观而善,从兹贤贤相继,则贤人多而坏人少,坏人亦可化为贤人、善人。天下太平、人民安乐之基,皆于教儿女中含之。能孝亲敬长及外面一切都善,而不能善教儿女,此人亦未可直名为能敦伦之君子。如能孝亲敬长与一切通皆如法,又能善教儿女,其人即居家无所作为,其培植国家社会也大矣!今世乱已极,究其本原,皆为父母者不善教儿女之过。使人各善教儿女,何得有此种恶剧以极力扮演而促行也?汝儿女已大,然不可不与彼说其所以,俾后来为人父、为人母时,不至随世浮沉,知养而不知教,俾有天姿者习为狂妄,无天姿者狎于顽愚。汝言“世乱伊于胡底”,故与汝说挽回世乱之根本法门。(《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复神晓园居士书》)

 

{注:标名中的天、地、玄、黄、宇、宙等是《千字文》序字。}


Comments are closed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