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僧官

论僧官(20240819)

居士甲】《明朝僧、道录司组织架构图》(袁载誉读明朝2024-08-01)

https://mp.weixin.qq.com/s/gPjUUF5pdXWqk0J4Y9egRw

按明朝宗教政策,“僧录司”相当于现在的中国佛教协会。“僧录司里有两个左、右善世,品级是正六品;还有两个左、右阐教,品级是从六品;再有就是两个左、右讲经,品级是正八品;最后还有两个左、右觉义,品级是从八品”,“善世”相当于中国佛教协会会长。

“僧道官员不给俸禄,隶属于礼部”,当时佛教协会会长不能从政府领工资。礼部相当于现在的外交部、教育部、统战部、宗教局了。

中国历史上的僧官很少是高僧大德,在《高僧传》里面绝大多数高僧都是在野的甚至没有任何职务,如六祖惠能、印光、弘一、虚云大师等。也有些被封为国师的,可能有部分相当于中佛协会长,如智者大师、玄奘大师等与皇帝关系很密切者。

中国传统文化有“内圣外王”之说,习惯把掌握国家大权者视同圣人,如称皇帝为“圣上”,远古时代的炎帝、黄帝、禹、舜等几乎是完人且又掌握国家大权。所以民间多崇拜掌握权力的人,如包青天等,清朝雍正帝既是皇帝又同时被佛教界视为开悟的人。

中佛协会长一职,经学诚事件后,让人觉得会长不再是那么“高大上”了。信众不再迷信职位、称号、权力等,而回归实修实证。

贤佳】是的。近日我阅读弘一大师、印光大师推荐的《格言联璧》,其中两段内容给我较大触动启发。

《格言联璧》(〔清〕金兰生辑,〔民国〕张瑞曾点评)说:“勤能补拙,俭以养廉。〖评〗汪龙庄云:‘国家澄叙①官方,首严墨吏②。人即不自爱,未有甘以墨败者。资用既绌,左右效忠之辈进献利策,多在可以无取、可以取之间,意谓“伤廉尚小,不妨姑试”,利径一开,万难再窒,情移势逼,欲罢不能,或被下人牵鼻,或受上官掣肘,卒之利尽归人,害独归己。败以身徇,不败亦殃及子孙,皆由不节之一念基之。故欲为清白吏,必自节用始。’〖注〗①澄叙:清理、整治。②墨吏:贪官污吏。”

又说:“居官廉,人以为百姓受福,予以为锡福①于子孙者不浅也。曾见有约己裕民者后代不昌大耶?居官浊,人以为百姓受害,予以为贻害于子孙者不浅也。曾见有瘠众肥家者历世得久长耶?〖评〗今之论居官者,辄曰‘近世却难为廉’,不知公论自在,到底清白持躬亦自有赏识之者。患在先以流品自限,到头一节不能尽无染指耳。颜光衷云:‘黩货②则必酷,彼以为不打则群情不惊、宝贿不来也。黩货则必横,彼以为不颠倒曲直,则理胜于权,人情有所恃以无恐也。黩货则必护近习③、通意旨,彼以为不虎噬成群则威令不重,不曲庇私人则过付无托,且短长既为所挟,阴制阳有所屈也。一贪生百酷,一酷吏又生百爪牙。吁!民几何而不穷且盗哉!’〖注〗①锡福:赐福。②黩货:贪污受贿。③近习:亲近、亲信的人。”

由此想到那些僧官、大和尚腐败滥行,曲诈说相似法,应是多由不能崇俭戒奢所始、所致。如果看到僧官、大和尚爱坐豪车、爱住豪房、爱吃夜宵乃至爱挂贵重“朝珠”等,那么大概可以判断其有腐败或将有腐败,其说法不能简单“如言取义”。如《论语》说:“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sōu隐藏)哉!人焉廋哉!”更多相关辨析可参看:

《论僧人应俭朴》

https://www.zhengxinfofa.org/3743.html

《论僧人应俭朴之二》

https://www.zhengxinfofa.org/4407.html

《论藏密教义及阐释》

https://www.zhengxinfofa.org/4227.html

《辨破〈关于“和尚豪车”答居士问〉》

https://www.zhengxinfofa.org/9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