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弥和居士戒罪忏悔法

沙弥和居士戒罪忏悔法
沙弥违反戒律,都结恶作罪(突吉罗罪),其中按义有品类差别,如弘一律师在《南山律在家备览》中将居士犯戒结罪分上、中、下三品。沙弥恶作罪也可分上、中、下三品。品类判别如下:
杀、盗、淫、妄是重戒,如果破了根本就是上品罪;如果做了身、口方便,没犯到根本,就是中品罪;如果只是起心谋划,没有动身、口,就是下品罪。四条重戒之外的六条戒,即饮酒、非时食等,犯了根本,是中品罪,其方便、等流(同流类的次等事)都是下品。违犯四条重戒的等流戒,一般结中品或下品罪,如杀鬼神是中品罪,杀畜生是下品罪;盗鬼神物是中品罪,盗畜生物是下品罪;对鬼神大妄语是中品罪,对畜生大妄语是下品罪,对人小妄语是下品罪等,这些等流戒的方便罪都是下品。但淫鬼神、淫畜生都结上品罪。
沙弥如果正犯杀、盗、淫、妄等戒,犯上品恶作罪,即作灭摈,不通忏悔,不开学悔。如果犯中品、下品恶作罪,可依作法仪轨忏悔。律藏中未见直接的沙弥作法忏罪仪轨,按义可参照比丘的忏悔仪轨改造而作。依南山律的恶作罪(突吉罗罪)忏悔仪轨改造如下所述。另外《根本薩婆多部律攝》第一卷中所说的比丘忏罪仪轨相对简单,也可改造成沙弥忏罪仪轨,供参考使用。
(一)南山律忏罪仪轨
如果率尔起心(染心、恶心)或者误犯(例如走路想避开小虫子,结果还是不小心踩上了,即属误犯),可自责心忏悔,其他的可对首忏悔。
1. 自责心忏悔仪轨
恭对圣像,礼拜问讯,心生惭愧,胡跪合掌而说:
忏悔者:我某甲沙弥,犯误断畜生命、……等(随所犯而说)下品恶作罪,不忆数(知条数则说条数),我今自责心悔过!(一说)
2. 对首忏悔仪轨
(1)请忏悔主
求忏者找同样受戒的一位清净沙弥(如果找不到沙弥,可找比丘),清净沙弥坐,求忏者一拜问讯,胡跪合掌而说请词(如果是同辈或长辈对晚辈,则不拜,只问讯,彼此站立或都胡跪合掌;以下例同):
求忏者:大德一心念!我某甲沙弥犯非时食、饮酒……等中品恶作罪(随所犯而说),今请大德作忏悔主,愿大德为我作忏悔主,慈愍故!(三请,第三遍说“大慈愍故”)(多条同品的罪可合在一起忏)
忏悔主:善! 求忏者:尔!(一拜)
(2)审察从生罪
求忏者胡跪合掌,忏悔主审察从生罪:
忏悔主:你犯此罪至今,有多少时了,可曾积极当日向沙弥发露否?(应积极找沙弥发露,不应覆罪过夜,否则有覆藏罪;如果当天不方便找到善沙弥发露,次日积极寻求发露,可不算有覆藏罪。)(如果犯戒后有覆藏心,没有积极寻求发露忏悔,那么就有最初的覆藏罪,是根本下品罪。如果经过一夜,没有发露,那么又有经夜覆藏的从生下品罪。如果第二天以后,还不发露,那么就每天增加一条随夜展转覆藏的从生下品罪。先要忏除经夜覆藏和随夜展转覆藏的从生下品罪,然后忏除最初覆藏所产生的根本下品罪,最后正忏原本犯戒罪。如果犯戒后没有覆藏心,即刻寻求发露忏悔,那么没有覆藏罪,可以直接正忏原本犯戒罪)(求忏者回答后,如果说没有覆藏,则直接作第(5)项正忏原本犯戒罪;如果有覆藏,忏悔主如下说:)
你犯此罪之后,即应发露忏悔。因最先覆藏,不肯发露,得根本下品罪;经过一夜,从此下品罪中,生出一品经夜覆藏下品罪;次日就该发露,又不发露,复得一品随夜展转覆藏下品罪。
据你所说,每条本罪有三品小罪:一品是最先覆藏的根本下品罪,此一品罪,又有经夜、随夜覆藏的从生下品罪,故云有三品小罪。先忏从生罪,然后再忏本罪。
(3)忏从生罪
求忏者胡跪合掌而说:
求忏者:大德一心念!我某甲沙弥犯非时食、饮酒……等中品恶作罪(随所犯而说),最先覆藏,犯覆藏根本下品恶作罪;此罪识知,故不发露,经宿犯经夜覆藏下品恶作罪,不忆数(覆藏一夜,则根本下品恶作罪条数之上各加一条从生罪;知条数则说条数);经第二宿以去,复犯随夜展转覆藏下品恶作罪,不忆数(知条数则说条数)。我今忏悔,不敢覆藏。忏悔则安乐,不忏悔不安乐;忆念犯发露,知而不覆藏。我今自责,心生厌离!(一说)
忏悔主:善! 求忏者:尔!(一拜)
(4)忏根本小罪
求忏者胡跪合掌而说:
求忏者:大德一心念!我某甲沙弥犯非时食、饮酒……等中品恶作罪(随所犯而说),最先覆藏,犯覆藏根本下品恶作罪,不忆数(本罪条数上的覆藏罪条数;知条数则说条数)。我今忏悔,不敢覆藏。忏悔则安乐,不忏悔不安乐;忆念犯发露,知而不覆藏。我今自责,心生厌离!(一说)
忏悔主:善! 求忏者:尔!(一拜)
(5)正忏原本犯戒罪
求忏者胡跪合掌,诚恳舍罪:
求忏者:大德一心念!我某甲沙弥犯非时食、饮酒……等中品恶作罪(随所犯而说),不忆数(知条数则说条数)。以故作故,复犯非威仪下品恶作罪。今向大德发露忏悔,更不敢作。愿大德忆我!(一说)
忏悔主:自责汝心,生厌离! 求忏者:尔!(一拜问讯)
(二)萨婆多部律忏罪仪轨
求忏者对清净沙弥或比丘礼敬问讯,胡跪合掌(或都站立合掌)而说:
求忏者:大德一心念!我某甲沙弥,犯非时食、饮酒……等(随所犯而说),一(众多)条中品(下品)可悔罪,及此方便罪,并不向人发露而覆藏罪。此所犯罪,我今于大德前,从清净来,并皆发露,不作覆藏。由发露已,便得安乐。(三说)
受忏者:汝见罪否? 求忏者:我见!
受忏者:将来诸戒能善护否? 求忏者:能护!
受忏者:善! 求忏者:尔!(礼谢而起)
(受五戒、八关斋戒的居士也可用此忏罪仪轨,相应改换称呼就可以。“沙弥”改称“优婆塞”、“优婆夷”。受忏者为女众时,“大德”改称“大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