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南北传持名念佛之三

论南北传持名念佛之三(20230606)

(一)

贤佳】附件文稿《论南北传持名念佛》https://www.zhengxinfofa.org/9477.html供参考,也愿听您的看法。

居士丙】我赞同您的看法。“念佛”比“唸佛”,能更好体现“汉传祖师说念佛有四种——实相念佛、观想念佛、观像念佛、持名念佛”的意思。“唸佛”更侧重口念,给人一种错觉,误导大家有口无心地念佛。称名唸佛也是有功德利益的,并非背逆佛经教导。

无论念佛还是诵经,要想取得好的效果,信心最重要。如果信心不足,要多看念佛、诵经感应文章,来增强信心。

念佛、诵经时,想妄念少,就要奉行十善,不做十恶,持好戒律。要持好戒律,就要多了解、记住佛经中,造作十恶业中每个恶业对应的可怕后果,奉行十善业中每个善业对应的功德利益。这样比用意念控制、强制压住妄念效果要好。

 

(二)

居士丁】……{编者注:考虑隐私而隐略}

贤佳】排除五盖,才能成就初禅,不是成就初禅以排除五盖。五盖的排除,应基于闻思正见,由思择力、持戒力而基本调伏。如果闻思、择法薄弱,乃至戒法含糊、持戒松弛,只是专重身、息、心等的直观觉知以摄心,是难以基本调伏五盖的,更难以成就初禅。即使成就初禅,也是顺外道的。

如《(南传)增支部2集13经》说:“有这二种力,哪二种呢?思择力与修习力。比丘们!而什么是思择力呢?比丘们!这里,某些人像这样深虑:‘身恶行的果报在当生中与来世都是邪恶的,语恶行的果报在当生中与来世都是邪恶的,意恶行的果报在当生中与来世都是邪恶的。’他像这样省察后,舍断身恶行后修习身善行,舍断语恶行后修习语善行,舍断意恶行后修习意善行,护持自己的清净。比丘们!这被称为思择力。比丘们!而什么是修习力呢?比丘们!这里,比丘就从离诸欲后,从离诸不善法后,进入后住于有寻、有伺、离而生喜乐的初禅。从寻与伺的平息,自身内的明净,心的专一性,进入后住于无寻、无伺、定而生喜乐的第二禅。从喜的褪去,住于平静,有念正知,以身体感受乐,进入后住于凡圣者们告知‘他是平静者、具念者、安乐住者’的第三禅。从乐的舍断与从苦的舍断,就在之前诸喜悦、忧的灭没,进入后住于不苦不乐、由平静而遍净之念的第四禅。比丘们!这被称为修习力。”http://agama.buddhason.org/AN/AN0241.htm

《(南传)增支部8集27经/力经第一》说:“有这八力,哪八力呢?比丘们!小孩的哭泣力,妇女的愤怒力,盗贼的武器力,国王的统治力,愚者的诋毁力,贤智者的审虑力,多闻者的思择力,沙门、婆罗门的忍耐力。”http://agama.buddhason.org/AN/AN1384.htm

另外可参看:

《论因戒生定》

https://www.zhengxinfofa.org/4161.html

《论持戒、修禅与念佛》

https://www.zhengxinfofa.org/9431.html

 

(三)

某戊】(1)末学对于法师引用的观呼吸念佛的方法刚开始有些疑问,后来查了资料,觉得可能是没问题的。在《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中,有讲到入息和出息时不能都数数,但《印光法师文钞》中讲,如果是两个字则可以。

《阿姜查的禅修世界》说:“别管其它事,别想得到什么东西,什么都不要管,只要觉知入息与出息。入息与出息,入息时Bud-,出息时-dho。如此专注于呼吸,直到你觉知入息与出息……觉知入息……觉知出息。如此保持觉知,直到心平静下来,没有扰动与不安,只有呼吸的出与进。”

《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隋〕智顗法师)说:“明用息不同者,一师教系心数出息,所以者何?数出息则气不急,身不胀满,身心轻利,易入三昧。有师教数入息,何故尔?数入息:一者,易入定,随息内敛故;二,断外境故;三,易见内三十六物故;四,身力轻盛故;五,内实息贪恚故。有如是等胜利非一,应数入息。有师教数入出无在,但取所便而数,无的偏用,随人心安入定无过。即用三师所论,皆不许出入一时俱数。何以故?以有息遮,病生在喉中,犹如草叶,吐则不出,咽则不入,此患生故。”(卷第五)(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T46/T46n1916_005.xml#pT46p0508b1401

《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答幻修学人问》(卷二十二)说:“问:随息一法,尊钞颇极提倡,但未说明如何念法。《宝王论》云‘此法大有恃怙’,亦只云‘称佛名号,随之于息’,仍未详如何念法。唯《饬终津梁》云:‘随息念佛,用呼不用吸。一呼,或一句,或二字均可。’学人疑吸息不念,岂非间断?每每试炼一呼一句,颇觉吃力,且念得不甚清楚。唯有随吸时念‘阿弥’,随呼时念‘陀佛’,既不间断,且能清楚,又不吃力。不知如此念法可否?抑或吸时不能用否?答:吸息不念,此中何可云间断?一呼念一句,吸则不念。呼吸俱念,必伤气。若只念二字,则一呼一吸念佛一句,则无碍。”

(2)佛的功德有多种,什么情况下念相好功德,什么情况下念智慧功德,如何以念佛功德辅助禅修,对治禅修中出现的种种障碍,《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中有如下的介绍:

“明治恶业障道多病,如经中说:‘障道者,教令念佛。’今障道既有三种,对治则亦立三:

“一、明治沉昏暗塞障发者,恶业病相如前说。对治,应教观应佛(编者注:应身佛,或称化身佛)。三十二相中随取一相,或先取佛眉间毫相,闭目而观。若心暗钝,悬作不成,当对一好端严形像,一心取相,缘之入定。若不明了,即开眼更观,复更闭目。如是取一相明了,次第遍观众相,使心眼开明,即破昏睡沉暗之心,念佛功德则除罪障。问曰:若取其相分明,能破沉昏者,何不作九想、白骨等观?答曰:九想、白骨但是生死不净之身,除罪义劣,故非对治。

“二、明治恶念思维障者,障发如前说。对治,应教念佛功德。云何为念?正念之心缘佛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一切种智圆照法界,常寂不动,普现色身,利益一切,功德无量,不可思议。如是念时,即是对治。何以故?此念佛功德从缘胜善法中生心数,恶念思维从缘恶法中生心数,善能破恶,故应念报佛(编者注:报身佛)。譬如丑陋少智之人,在端正大智人中即自鄙耻,恶亦如是,在善心中则耻愧自息,缘佛功德,念念之中灭一切障。

“三、明治境界逼迫障者,罪业发相如上所说。对治方法,应教念法佛(编者注:法身佛)。法佛者,即是法性平等,不生不灭,无有形色,空寂无为。无为之中既无境界,何者是逼迫之相?知境界空故,即是对治。若念三十二相,即非对治。何以故?是人未缘相时,已为境界恼乱,而更取相者,多因此着魔,狂乱其心。今观空,破除诸境界,存心念佛,功德无量,即灭重罪。”(卷第四)(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T46/T46n1916_004.xml#pT46p0503b0901

贤佳】(1)一呼一吸简短念佛,并非用心计数,应是无妨。

(2)很好的分享、提示!

 

 

 

 


Comments are closed here.